神風特攻隊 真正的推動者是他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說起「神風特攻隊」,許多人一定都聽過,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悲壯戰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資源已經匱乏的日軍,因為在太平洋的海戰失利,為了對抗美國海軍,因此成立以自殺式攻擊為目標的「特別攻擊隊」(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要「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這就是俗稱的「神風特攻隊」。

神風特攻隊有多少台灣人參加?至今還沒有可信的數據,比較為人所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在菲律賓戰死的苗栗客家人劉志宏(日本名為泉川正宏);另一位是生還的彰化田尾人張正光,他出任務後生還,終老於宜蘭五結的海邊小屋。

「神風特攻隊」的推動者是當時的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他其實跟空軍關係密切,而且有兩次戰爭可能影響了他後來的神風特攻隊構想。

大西瀧治郎就讀高等學校時,正逢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讓他立志參軍。1909年,大西進入海軍兵學校就讀;1916年,進入海軍航空隊服役,從此認為空軍優於海軍,甚至公然鼓吹「戰艦無用論」。1937年,大西升任日本航空本部的教育部長,他認為要征服中國,最快的方式就是派戰機去炸中國的主要城市。

維基百科提到,日俄戰爭時期,據說已有日本軍隊的飛機因受損而無法返航,乾脆撞向敵人的先例。不過「對軍武有所研究」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1903年萊特兄弟才進行人類的首次動力飛行,「發生於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時不可能有空戰。

根據日本航空史,1910年左右日本的飛機發展才開始啟動。倒是大西推動空軍轟炸中國時,發生了429武漢空戰,鮮明上演了軍機自殺式攻擊的實例。

1938年4月29日,這天是日本天皇生日,天長節,日本軍機在下午向武漢進襲,想要消滅在武漢的中國空軍主力,為天皇祝壽。儘管中方戰機的性能不如日軍,但守土有責,兩軍激烈交戰(照片為紀錄片《沖天》截圖)。22歲的少尉飛官陳懷民已擊落了日本軍機,但自己飛機油箱也中彈起火,他毅然撞向另一架敵機,同歸於盡,墜落長江。當時武漢有許多民眾親眼目睹這一幕。被陳懷民撞擊的日本飛機,駕駛是被日本稱為「紅武士」的高橋憲一。這次軍機自殺式攻擊事件,當時廣獲中日各國媒體報導,轟動一時。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航空學校的創校校訓就是:「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這根本就是後來神風特攻隊的精神。

日俄戰爭促使大西瀧治郎從軍,429武漢空戰他正派駐中國,負責空軍攻擊。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大西瀧治郎幾年後倡議神風特攻隊,是受到了這兩次戰爭的影響,尤其是武漢空戰,但是他絕對知道陳懷民駕駛軍機的自殺式攻擊。

日本第一次神風特攻隊的大規模作戰是1944年對美軍的雷伊泰灣海戰,撞沉了兩艘航空母艦,也協助日本軍艦擊沉了四艘驅逐艦,戰果相當輝煌,但是已無法挽回日本戰敗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