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淳》綠委用「第五縱隊」鬥爭非綠人士嗎?

照片取自沈伯洋臉書粉絲專頁
    【聚傳媒林保淳專欄】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先前充滿恐嚇意味地宣稱要「防範台灣的第五縱隊」,因此將立委、村里長、台商,甚至陸配都劃歸為「高風險人物」,由於這牽涉到對陸配的歧視,引起社會輿論的激烈反彈,故又改口說陸配其實是「受害者」,但前後言語難以自圓其說,如今遂改口稱「第五縱隊是假議題」。嘈嘈嚷嚷將「第五縱隊」說得如此可怕,最後又說這是「假議題」,到底沈伯洋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第五縱隊」雖說起源於1936年西班牙內戰時佛朗哥將軍手下將領埃米利奧‧莫拉的一句誇炫的名稱,意指當時被共和政府囚禁的1000多名政治犯可能作為內應,就等於是他所派遣的四個縱隊的軍隊外另一股力量。此說不但導致了這一千多名的政治犯遭到處決,也使得「第五縱隊」成為潛伏在敵對方,隨時可以裡應外合的一支「準間諜軍團」。1938年,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隨即以此內戰為背景,寫了一個《第五縱隊》的三幕劇本,描敘一個美國人菲利普‧羅林斯如何協助西班牙共和政府破獲「第五縱隊」陰謀的故事。1940年,共產黨的八路軍成立了《第五縱隊》,由黃克誠任司令員,但與此是否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沈伯洋特別標舉出「第五縱隊」,雖說源於西班牙,將這些人視為破壞台灣內部團結的一股邪惡勢力,卻也非常明顯是針對中共而來的。換句話說,這群被鮮明點名出來的「高風險人物」,都有「內賊」的嫌疑,必須嚴加辨識以及防範,就等於是嚴密「監控」了。因此,沈伯洋所設立的「黑熊學院」甚至還特別開設了一個「第五縱隊識別」的課程,聘請專人講解「各領域的第五縱隊行為表徵與識別」,這無疑就是在培養一批專門負責偵查、糾舉的隊伍,隨時窺伺著他們認為「可疑」的人物,其間跟監、偷拍、盤問的事,絕對不會少到哪裡去。這些人本身並沒有公權力,所可能引發的糾紛,也必然層出而不窮,試問這不就是在製造紛亂與對立,平添社會的不安嗎?
    更重要的是,「黑熊學院」所培植的「黑熊戰隊」,基本上就是為了台海發生戰爭而作準備的。但台海一旦戰事興起,必然會從登陸戰、城市戰打到巷戰,而民心未必齊力,屆時必然也會有些人因種種原因不願加入,甚至不滿的,這時的「黑熊戰隊」,會不會與這群「民間偵緝隊」沆瀣一氣,從「協助」、「自衛」,轉型而成所謂的「鋤奸團」,反而掉轉槍口,向異議而愛好和平,或者是「高風險」的人士開刀,就非常值得憂慮了。
    其實,從「黑熊學院」到「第五縱隊」,都是沈伯洋精心策劃出來,在體制之外「非法」建立的私人部隊,所招收的成員,一定都是充滿台獨分裂意識的激進者,既有武裝,又有偵查,「第五縱隊識別」最重要的信念是認為,「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買台必從內賊煽動開始,故此「識破潛伏的技倆與偽裝」,就是最重要的「本島防衛」,這是沈伯洋一貫的「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屆時會不會有其他令人不寒而慄的激烈手段,就讓人難以逆料了。
    儘管沈伯洋在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改口,說詞反覆,宣稱「第五縱隊」是「假議題」,其實只是「假撇清」而已,事實上早就緊鑼密鼓在進行中了。未來不僅僅是其所指名一些對象會被懷疑成「內賊」,凡是所有與對岸有關係、曾往來於兩岸之間的人,恐怕都岌岌可危了。

 


作者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