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Perry World House官網截圖
【聚傳媒張競評論】中央通訊社12月16日以《美學者列舉中共對台威脅5階段演變 籲臺灣改善解放軍侵擾資訊透明度》刊登對美籍研究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的訪問報導;而中央通訊社英文報導網站Focus Taiwan亦以“ANALYSIS/Taiwan must be more transparent in reporting China's incursions: Expert”為題,先於當日下午5時32分另外刊出對善學(Thomas Shattuck)先生之英文版訪問報導。國內多家媒體當日紛紛轉刊中央通訊社報導內容。
由於兩份報導皆提到善學(Thomas Shattuck)先生與路易斯(Benjamin Lewis)先生在美國智庫網站「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以“Breaking the Barrier: Four Years of PRC Military Activity Around Taiwan”所曾經共同撰稿發表之稿件。
誠然英文版報導並未詳述該份發表於今年10月9日稿件內容,但中文版報導卻相對詳述其觀點,並且敘述該稿件將過去四年解放軍對臺侵擾威脅演變過程,依據臺北與華盛頓不同外交互動以及臺灣政壇活動所構成節點,其中包括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出訪臺灣,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會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及賴清德總統就職,區分成五個階段。
此份稿件在最初發表當時,根本就未受人重視,如今中央通訊社透過專訪,發佈新聞報導電稿,顯然是有意舊事重提捲土重來,但其中玄機何在?特別是緊接著近日國安團隊人士運用外籍媒體放話,斷言賴清德總統出訪後,解放軍將會發動大規模演習;隨後當賴清德總統出訪返國後,繪聲繪影聲稱中國大陸解放軍傾巢而出在臺海周邊與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發動大規模軍事演習,但各方所認知軍事動態,顯然是與執政高層及國安團隊所敘述故事情節以及刻意編寫劇本完全不符。在事實現況與宣傳內容落差極度嚴重狀況下,早就被多方訕笑成幽靈軍演,此時突然猛炒冷飯,難道是要為國安團隊躁進盲動卸責嗎?
不論如何,針對善學與路易斯兩位先生在公開發表稿件中,針對國防部從109(2020)年9月17日開始,以「中共解放軍軍機進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內飛航」為題,公告109年9月16日臺海共軍機艦動態資訊以來,經過多次調整修訂內容與標題,到當前所發布「中共解放軍臺海周邊海、空動態」,所累積超過1300餘筆資料,提出多項批評建議,呼籲臺灣改善解放軍侵擾資訊透明度,恐怕確實存在值得商榷空間,在此筆者必須提出不同觀點,以便駁回兩位學者對公布臺海共軍動態資訊所存在誤解與偏見。
首先,兩位學者必須理解共軍海空機艦活動侵擾臺海周邊海空域,其實早就存在,並非始於國防部開始對外公布動態資訊。其中產生最重要情勢變化節點,其實是始於民國108(2019)年3月31日兩架解放軍殲-11戰機飛越臺海中線事件,當時兩岸關係已經開始惡化,雙方皆以強硬立場相互表態,從此臺海周邊情勢就開始逐漸逆轉,共軍機艦活動日益接近臺灣本島,毫無改善跡象。
該事件可查閱維基百科以「201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越過臺灣海峽中線事件」為題之記錄分析條目,在此不再贅述。美國兩位學者若要深入研究臺海空情動態變化狀況,起始點並非國防部開始公布共軍在臺海周邊海空動態,而是要追根究底理解此種軍事樣態真正產生變化起始端點何在,才是嚴肅治學基本要求。
其次就必須指出,影響共軍機艦在臺海周邊活動樣態因素甚多,不應僅著眼於臺北與華盛頓關係互動或是臺灣政壇情勢發展,事實上中國大陸內部空域管理政策變化,共軍機艦進駐臺海周邊海空基地數量增減,共軍訓練週期變化曲線,甚至連海峽當面共軍機場整建歲修,不論政治抑或是軍事因素,都會影響到共軍活動數量與運動航跡。兩位學者所提出階段區分,恐怕是過度簡化決定共軍動態背景因素之偏見。
再者就更要提醒,共軍機艦動態如何展現,其活動樣態敘事方式,其實都僅限於讓全國公眾理解此等軍事態勢,論圖像來說,從頭到尾不論如何變化,都僅是到達「示意圖」檔次,根本就不會將詳細資訊完整公布,而相關動態說明,更是在力求能讓普羅大眾理解前提下,又能兼顧軍機保密需求。
吾人必須理解,在公布情報蒐集資訊時,都要考量如何避免讓對方藉由我方所公布資訊,順利透過反覘技巧,破解出我方如何掌握此等海空機艦活動模式與航行運動軌跡。所以公布資料時,總是會真真假假,有些海空動態明明偵獲,未見得會完整和盤托出;國防體系在公布情報時,話到嘴邊須留三分,有其不得不為之難處,有時更要冒著觸怒國會議員與媒體記者風險,吾人必須諒解其中原因所在。
當初依據國安高層要求,對臺灣鄉親公布此等資訊,真正目的不是提供學者用來歸納分析共軍活動樣態,而是讓公眾獲得某種特定狀況感受與認知;講得更明白些,這就是在國安體系指導下,所刻意包裝芒果乾,要是拿出嚴肅態度與此種資料較真,恐怕真是搞錯方向。
此外還是要肯定兩位學者撰稿批評,中英文資料不符,數字差異湊不攏,缺乏偵照影像缺乏真實感,英文網頁未能提供參考圖,未能持續通報空飄氣球,這些缺失確實應當檢討,也都可以改進。
但學者若是將示意圖所繪製航跡,當成具體實際飛行路徑,認為能夠藉此具體掌握機艦行進運動航向與機種艦型,這誤會恐怕就搞大了,其實國防部從未公布足以研判共軍機艦具體活動性質所需資訊,其中包括速度、高度、施放裝備與發射信號,缺乏具體資訊,恐怕所謂研判多半都是瞎猜。
最後必須嚴肅提醒,臺海周邊海空情勢與威脅究竟嚴重到如何地步,這兩位學者不妨思考一下,南來北往商業航運並未受到干擾,過境國際民航班機正常通航,包括兩岸直航班機亦是營運順利,臺灣本島飛往金門馬祖外島班機也沒有任何問題,甚至賴清德總統專機前往金門主持八二三炮戰紀念活動,也沒有因為共軍機艦在臺海周邊活動而因此卻步。因此國防體系到底有無必要提供更詳細資訊,能否因此增加敘事效果,確實是值得懷疑!
作者為英國博士、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國軍艦長
●評論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