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在準備桃園市復興區桂竹復興馬拉松的裝備空檔,瞄到一則新聞,是半馬路跑,但卻是「人機同場」區隔較勁的半馬賽程,在北京亦莊。
取得機器人組第一名的,是「天工Ultra 」的機器人,還穿上了跑鞋,跑出2小時40分的成績!
半馬21公里,以2小時40分完賽,不差了,可以贏過不少人類跑者。
但另一個數據,可能才值得令人驚艷:去年,這組機器人,只能一小時跑六公里,今年進化到一小時十二公里,足足進化了一輩!
這有沒有嚇到你!這場半馬標榜的是人機同場尬速。
媒體有提到,同場的人類跑者第一名是一小時出頭,但似乎沒怎麼引起關注,畢竟人類的馬拉松太多了,機器人的馬拉松才開始要或寫歷史吧!
目前看起來,人類精英組的馬拉松成績,肯定要超出機器人組,這可以確定。
但明年呢?以後呢?精英跑者有把握一定永遠贏得了機器人選手嗎?
人類的體能進化,超過某一個程度後,再進化,再強化,其實是很有限度的,只要看世界紀錄,看奧運紀錄,許多紀錄會高懸許久,也就說明了人的體能是有極限的,要靠訓練科技的協助,要靠才不世出的天才選手橫空出世,才會間隔一陣子破一次邁向巔峰的新紀錄。
可是,機器人呢?在機器材質不斷改良,在AI智慧不斷深度學習的堆疊下,機器人的內在系統與外在結構,進步的速度是飛躍性的,跳躍性的,你才感覺好像畫面裡看到的機器人,都動作蹣跚,不時還跌跌撞撞的,怎麼很快的,機器人竟然可以跑馬拉松了!而且速度是中等水準了!
從報導來看,機器人要跑馬拉松,設計者要為「它們」改良膝蓋的磨損,要持久的電力,甚至還有克服疲勞感等問題,而且,沿途也同樣設了補給站,提供電池,維修等服務,聽起來是不是既有趣,又蠻像「人類跑者面臨的問題呢?」
等這些進化問題一一克服後,機器人在人機同場競技時,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
我感覺,機器人要贏過我這後段班,絕對是沒有問題的,但前段班的跑者們,您們準備好了沒?!
還要再提一下的是,這次的「人機半程馬拉松」,那些機器人是以「人形」出現的,也就是說,是以「人類的造型」出現於賽道上,「人形機器人」的造型外觀,也同樣是可以進化的,也同樣是可以進化驚人的!
我相信不出數年,人機同場較勁的場合絕對不只馬拉松的賽事,其他的諸多競技都會出現。
我只是好奇,以後更進化的「人形機器人」出現於賽道上時,倘若主辦方事前不講,或設計者默默不吭聲的為人形機器人登記報名,我們會認得出來嗎?我們會覺得跑贏它,或跑輸它,很驕傲或很尷尬嗎?
也許屆時,我也不能再用「它」來描述「人形機器人」了,因為「它」很可能是以「他」或「她」的人形,出現於你的身邊!
我跟太座講這事時,她說這「很酷啊!」
我說,是啊,人形機器人還可以做出很帥很美的造型喔!
她似乎只挑她喜歡聽到的詞彙回應我:那太棒了,我要訂一個帥的機器人!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