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台電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將正式停機,這是臺灣歷史上一個黑暗的日子。回顧核一廠一號機於1978年正式完工商轉時,臺灣成為日本、印度之後,亞洲第三個邁進核電時代的國家,沒想到在47年後,臺灣竟成為亞洲第一個廢核國家。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廢核國家,民進黨「居功甚偉」。非核家園本來就是民進黨兩個神主牌之一,30年前提出這此一口號已經大有問題,30年後的今天更證明是「踢到鐵板」。
西方有一個名詞「game changer」,意為「改變遊戲規則」的事件。工業革命,人類學會利用了化石能源,生產力增加百倍,絕對稱得上是game changer。原子彈的發明改變了戰爭型態,也稱得上是game changer。
近20年全球「減碳抗暖」風潮突顯反核違反世界潮流,民進黨反核神主牌使得臺灣成為全球的異類,「減碳抗暖」可稱之為民進黨反核神主牌的game changer。
30年前民進黨提出反核黨綱時,全球暖化並非全球關注的議題。當時反核黨綱對能源政策三大目標(能源安全、能源成本、環境保護)固然有衝擊,但遠沒有今日嚴重。
當時廢核大可使用燃煤發電取代。以能源安全而言,核電更換一次燃料棒固然可以連續運轉一年半,但煤炭儲量也可足以提供兩個月電力,如果認爲不夠,增加進口並增建煤倉即可,花費有限。以能源成本而言,煤電成本低廉,與核電相差有限,並不會造成電價太大衝擊。以環境保護而言,當年關注的煤電空污也可以藉由加建空污防治設備解決絕大部分問題。核電固然相對煤電而言,三者均有優勢,但優勢並不明顯。
30年後的今天,情勢完全改觀。減碳抗暖成為聯合國帶頭,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全球目標。燃煤發電因碳排最高,成為眾矢之的。臺灣甚至通過公投禁建燃煤機組,廢核後之電力缺口顯然必需由其他供電方式補上。以臺灣而言,只有燃氣發電及再生能源(風電、光電)兩種選擇。
因為再生能源(綠電)靠天吃飯,在無風的夜晚,風電光電將全數停擺,顯然違反能源供應安全此一最基本的要求。為確保能源安全,一定要維持大量燃氣機組。但氣電依賴由海外進口液化天然氣為燃料,需要特殊船隻,特殊碼頭卸氣設備及特殊儲氣槽,遠較進口煤炭昂貴複雜,臺灣在夏天只有一週之液化天然氣儲量,遠遠不及煤炭數月存量,對能源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由能源成本角度考量,不論氣電或綠電都較核電遠為昂貴,不論何者取代核電,每年均將增加上千億元的電力成本。以能源政策第三目標環境保護而言,目前環保首要目標並非減少空污而是減少碳排。廢核政策放棄每年可以提供臺灣兩成無碳電力,在臺灣減碳功能最大的核能發電,結果是花了兩兆元建設綠電,臺灣碳排仍然年年增加,是全球減碳後段班。
減碳抗暖使得30年前「以煤代核」的策略不再可行。依以上分析,不論以綠電或氣電取代核電都將造成嚴重後果,突顯了反核黨綱絕不可行。這就是為何目前全球力推的減碳抗暖對民進黨反核神主牌是game changer,因為減碳完全改變了全球能源的遊戲規則。
30年前民進黨黨綱列入非核神主牌是在蘇聯車諾比核災發生不久後,當時社會上反核聲浪高漲,反核民意強大。民進黨以反核為號召,集結大批反核群眾轉而支持民進黨。但30年來世局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非核神主牌踢到鐵板,2018年公投擁核派大勝,今日民意擁核也遠大於反核,尤以年輕學子為甚。民進黨為何非要與主流民意對抗?目前正是放棄不合時宜的反核神主牌並恢復核電的最好時機。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