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斌》當政府開拍「千萬別抬頭」續集,我們更需要傾聽彼此(奔騰思潮)

照片為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2022年8月,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解放軍藉此對臺灣周邊海域實施軍演,當時透過日本防衛省的資料,人民才知道竟有四枚彈道飛彈飛越臺灣上空,事後國防部表示,彈道飛彈發射後的主要飛行路徑在大氣層外,無危害,試圖安撫民心,卻反讓人民陷入資訊落差的不安中,輿論更以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諷刺政府粉飾太平。
    民進黨持續執政下,面對美國總統川普以強勢態度回歸世界舞臺,以「美國優先」旗幟,打亂世界經貿秩序,對各國開啟關稅戰。日本首相石破茂強硬面對美國的施壓,承諾不會為了搶快而損及國家利益,並向國人說明美債可成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反觀賴清德政府面對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一千億美元,賴總統稱「沒有來自美國壓力」,但川普自爆跟台積電說,如果台積電不去美國蓋設廠就會被課100%關稅。緊接著來勢洶洶的匯率戰,新臺幣快速升值,衝擊出口導向的臺灣中小企業,央行總裁楊金龍面對大眾質疑是美國施壓影響,再三否認,賴總統更一改關稅戰的神隱,親上火線試圖穩定民心,卻稱有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竟然鎖定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
    正當人民被關稅與匯率夾擊像熱鍋上的螞蟻時,只見政府努力開拍《千萬別抬頭》續集!南韓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行長李昌鏞在米蘭出席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表示,包括韓元在內,亞洲貨幣不斷上漲,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要求貨幣升值,以及預期美中兩國可能重啟貿易談判。對比南韓央行行長的直白說明,我政府則將問題避重就輕,只剩政治操作。
    近日,中華民國史上首次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VE Day)八十周年,竟成為賴政府執政滿一年的「歷史(定位)勳章」。總統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還強調無論用什麼理由或意識形態,以武力侵略其他國家,都是不正義的罪行,且必定失敗。更延伸認為,臺灣與歐洲國家一樣,面臨新極權集團的錯假資訊等威脅。總統致詞中暗喻中國大陸的威脅,但卻忽略當時反抗的是「法西斯的侵略」,而不是所有的極權國家。
    總統顯然無意梳理中華民國的歷史,而是以Hashtag的方式,標明民主、自由、和平與反武力侵略,引導人民認同:只要我們「團結捍衛家園與自由民主的夥伴,終將會獲得勝利」。
    總統的致詞內容慷慨激昂又感人,但當我們「抬頭看看」(Just Look Up)目前世界局勢,所謂「自由民主夥伴」的西方國家,正面對美國只看價格、要錢、要糧(稀土等礦產)與欺凌弱小國家的態度忙得焦頭爛額;再看看俄烏戰爭與加薩的人道危機,美國的援助與影響日益縮減;再回想阿富汗戰爭,美軍的慌亂撤軍,丟包阿富汗人民的情形,在此無意鼓吹「疑美論」,而是地緣政治板塊,隨美國總統川普的上任,正重組的事實。
    當川普總統不斷要將加拿大納入美國第51州,而對加拿大總理卡尼說「Never say never」、「it takes two to tango」(一個巴掌拍不響)時,卡尼對鏡頭以唇語說「Never」,反觀台積電赴美投資、新臺幣的急升,顯然臺灣願意或被迫與川普跳著Tango。看來,川普並不擔心,或字典裡根本沒有「犯錯」一詞,正如同電影《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裡經典的Tango片段,川普正秉持不怕跳錯舞步,"just tango on"的精神,因此,問題就回到臺灣在經濟與地緣政治上,在不斷向美國單邊押注,又不願讓人民抬頭看清局勢的情況下,有犯錯的空間繼續與川普共舞嗎?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選舉結束後,以「真正的競爭不是行動黨對壘反對黨,是新加坡對壘國際動盪局勢」,試圖團結在野黨,以撫平競選時的對立一致對外;相較之下,賴清德總統不斷對「大罷免」發表支持言論,更主動將罷免活動分為善與惡,再次如同面對匯率問題時卸責,反而指在野黨未順應民意,總統格局盡失。
    天主教新任教宗良14世 (Leo XIV) 將延續已故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的理念:「搭起橋樑」,要為所有人實現和平,臺灣亦需要與世界建立對話、溝通橋樑,更要適時的表達自身立場,維護國家利益,不該在強權中興奮地單壓哪一邊,應認知,與中國大陸重建對話橋樑同等重要。
    但在「大罷免」浪潮下,我們已喪失對話的能力,因為,相應的回應只有誤解與簡易的Hashtag,逐漸讓我們不願對話、傾聽彼此論述,正如《千萬別抬頭》中,藍道博士激動說著:「我們不一定隨時都要妙語如珠、充滿魅力討好大家,有時候我們需要能夠對彼此談正事,我們需要傾聽」。
    Just Look Up!從國際局勢到政府應對國內的施政作為,事實真相從來都不會是美麗的詞藻與政客誇誇其談的話術所堆砌出來的。總統說,政黨可以競爭,但前提應是執政者要有包容不同意見的雅量,與人民、在野黨建立對話橋樑並傾聽,才是一個不斷呼籲民主、自由的政府該有的作為與格局。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