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竟然感冒了!戴著口罩,恢復上班。疲憊之餘,心裡卻很溫暖,許多同事的致意,許多朋友的問候,還有我所不認識的網路上,臉書上的連結,都給我很大的安慰。
其中,讓我覺得必須公開致謝的,是蠻多人提醒我:父親的訃聞,上面父親的出生日,陽曆跟農曆對照起來,是不是寫錯了?!
沒錯,我父親身分證上的出生日是民國16年4月16日,但括號裡的農曆生日卻寫了8月23日。乍看之下,兩者兜不起來,是不是錯了?但,一點沒錯,只是我需要解釋一下,而這解釋,又可能牽涉到一大段國共內戰,國府遷台,兵荒馬亂的亂世裡,一個平凡小兵的人生歷程。
我父親在大陸時期,被抓兵從軍,在上海有機會逃兵,卻恐懼於共產黨的暴力,又轉回部隊,跟著到台灣。他不但改了出生日期,甚至連名字都改了!
身分證上報的是民國16年4月16日出生,但他緊緊記住他真正的生日是農曆8月23日。我從小就記得,他生日是在中秋節過後一星期左右,很好記。也難怪,中秋月明時分,他思念故鄉的情緒特濃,畢竟,月圓人團圓,每逢中秋,他就會記得母難日,想念奶奶。
至於為何要改陽曆生日,要改名?我們似乎也從來沒有問出個答案來。那也許就是我父親那一輩因應時代亂哄哄的旋律,所採取的共同的小人物因應之道吧!
但當我們孩子取名時,他又很在意的,讓我們每個孩子的名字中間都用「詩」字,理由是:族譜上輩份排字是「忠孝傳家遠 詩書繼長安」,我父親是「遠」字輩,我理當承接「詩」字輩。
但人生多有趣,我遇上妻子她名字中間是「書」,我的女兒若再用「書」就有點奇怪了,於是父親同意,就不用再排什麼輩分了,對他來說,我肯結婚,我肯有小孩,他就老來偷笑了,還管什麼輩分排字!
所以謝謝各位關心朋友,提醒我父親生日陽曆與陰曆之間的落差,但事實上,那真的就是他,在身分證上的生日與實際上的生日之間,屬於一個大時代裡平凡老兵的故事。
我曾在金門八二三炮戰墓園裡,看過不少年輕陣亡的軍人墓碑,也看到幾個不知名的墳塚,我在那徘徊時,心中想著:他們的故鄉親人會知道這些死於砲戰的親人嗎?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知道。
但我父親有我們幾個孩子,還有孫兒輩,他的平凡將在我們的傳頌裡不平凡的活下去。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