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日常柴米鹽油醬忙不過來裡總會想著新竹朋友,雖不能親晤,看社交媒體單方知對方動態亦了勝於無。前幾天看到新竹橫山朋友在討論頭前溪上游的「油羅溪」,順手查Google看地名來源如何交代。
如所預料,AI、Wiki,實體的客委會,都說源自泰雅族語,指當地對樟樹稱「yuro」。但這是典型不知地名源由,便賴給原住民語之學界墮性。更奇妙的是,原住民學術朋友很少出面修正。
只好別人食麵老番喊燒,提出自己看法拋磚引玉。油羅(莊、溪與山)一帶老地名超過九成以上皆漢語系之稱,沒理由這裡突然冒出孤伶伶的泰雅語。泰雅語樟樹,不是rknus嗎?
主張油羅(yuro)是泰雅語,據說是日本時代初期新竹支廳職員光永喜一的記載,學問初步就是批判考證,順藤摸瓜找出原檔原文(數位時代的大確幸!),原來是誤解誤譯的結果!!原文大意是那裡山林雖大小樹叢生,但「有名的樟樹在『ユーロ』山中卻少見」,沒說ユーロ(Yuro)就是泰雅語樟樹。
ユーロ山即油羅山,油羅應是漢語,老番幼時尚見過樹籽用來洗衣物的「茶箍tê-khou」(黃目子/無患子)。無患子為何有人叫油羅,是另外故事這裡不說。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