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戰時民生必需品配售制度」與現實嚴重脫節(奔騰思潮)

照片為全國法規資料庫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已於7月18日結束,本次演練時間不僅長達十天九夜,還在演練進入「縱深防禦」(15日至16日)與「持久作戰」(17日至18日)階段,於全臺主要都會區實施結合防空避難與戰區民眾照護的「城鎮韌性演練」;臺中市與臺北市更分別於7月15日與17日,採實人、實物與實地開設的方式,進行戰時民生必需品配售演練。
    這二場演練,雖看似井井有條,卻清楚顯示,由於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未以戰時最嚴厲的場景為依據,使整套交由地方政府執行的制度,僅能應付大規模自然災害與共軍長期封鎖、「圍而不打」等場景。當面對的是漢光演習所設定的「城鎮都會作戰」場景時,就漏洞百出、窒礙難行!

場景設定不符合都會城鎮戰的嚴峻情勢
    這二場演練,雖然是臺中市與臺北市主辦,但詳細實施內容,包括「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售標準」、「民生必需品配售執行小組編組」及「民生必需品配售站編組」等,都是照中央政府於民國113年8月5日修正頒布「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辦法」的規定執行。
    在中央政府思慮不周延、使整個制度先天失調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於實際執行時,就可能出現許多問題。
    首先,前述辦法所設計的配售制度,民眾必需自行前往地方政府設置的配售站購買物資,這在天災或共軍僅對臺實施封鎖的情況下,尚無多大顧慮。
    但在共軍已成功登陸,並開始進攻都會城鎮地區,居住地已面臨共軍威脅的情況下,這些民眾在前往配售站、於配售站排隊,和攜帶重量不輕的配售物資返家途中,都可能為砲火與流彈所傷;尤其是冒險前往配售站的民眾當中,有相當的比例是高齡者、婦女與孩童,所受威脅更大!在1945年蘇軍進攻柏林的戰役中,就有為數頗多的柏林民眾,在前往供水站取水的過程中,因為炮擊或流彈而傷亡!

徒增民眾風險的戰時配售制度
    同樣令人費解的,是中央政府對戰時民生必需品「有價配售」的堅持。
    依前述「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辦法」第二條第二項,「對國軍及其軍勤人員以外之一般國民及特定人員實施民生必需品之有價配售」;至於配售品的價格,則依該辦法第八條,由主管機關與相關部會所編組之「民生必需品配給、配售指導會報」負責「核定與公告」。
    這套配售制度,在遭受重大天然災害的災區,或許還可實施,但在共軍兵臨城下,甚至緊急命令發布後的階段,不僅窒礙難行,還會額外增加許多風險。
    試問,若政府堅持在戰爭時期,還是只能「購買」政府準備的民生物資,在民眾對戰時極有可能斷電,金融服務與信用交易也勢必停擺的心理預期下,恐怕在緊急命令發布前,會出現大批民眾湧向金融機構,要求提領現金的擠兌狂潮,導致社會失序、民心浮動。
    而且,中央政府也始終沒有清楚說明,在戰時、尤其是當共軍兵臨城下,金融機構應該已無法運作的情況下,配售站所收取的大批、幾乎沒有流通機會的現金該如何處理?是要就地掩埋、還是武裝護送至指定地點存放?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必須價購才能取得政府準備的民生物資,使身陷交戰區的民眾,必須設法在戰爭期間妥善保管大筆現金,而部分沒有足夠現金的民眾,為了存活,不無可能鋌而走險!換言之,政府堅持戰時民生物資「有價配售」,只會大幅增加民眾人身安全的風險,尤其是比例不低的高齡者、婦女與孩童。

配售物資品項與現實脫節
    另外,中央政府所規劃的配售物資,也有與現實嚴重脫節之虞。根據配售辦法,政府所提供的配售物資,主要是食米、食用油、食用鹽,與20公斤裝或16公斤裝鋼瓶的液化石油氣,依年齡與家庭戶口數決定配售數量。
    從這些配售物資內容,可看出中央政府的場景設定,還是戰線遠在百公里外,城市機能與政府效能都還正常運作的場景,與臺灣都會城鎮保衛戰的狀況截然不同。試問,若住家已進入共軍炮火射程範圍、或根本就在交戰地帶附近,難不成民眾要冒險穿越危險地帶,將液化石油氣鋼瓶扛回家中,再接上家中的瓦斯爐烹煮食物?要不然就是民眾在離家避難時,除了帶大量現金與身分證明文件,還要設法攜帶瓦斯爐與液化石油氣鋼瓶?
    就算民眾還有家可棲身,在斷電、斷水、斷瓦斯的情況下,為數頗多的民眾恐怕還要設法將水、配售的食物,與20公斤裝或16公斤裝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扛上已無電梯可用的高樓層,屆時也不太可能有替代役男可協助搬運。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有無精確估算過,若臺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成為都會保衛戰的戰場,屆時究竟要準備多少20公斤裝或16公斤裝液化石油氣鋼瓶,才能維持民眾基本生活所需?這些數量龐大、重量不輕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有無足夠的安全處所可儲存?在共軍已兵臨城下時,又如何運送至各配送站?中央政府自己有無答案?
     中央政府就算堅持要配售,起碼在品項上,應設法減少食米的數量,代之以便於儲存、攜帶與食用的餐包、罐頭與乾糧,讓民眾能減少對瓦斯爐與液化石油氣鋼瓶的依賴。同時,也該在供應品項中,考量嬰兒與幼童的需求。
    一言以蔽之,目前中央政府的設計,僅能應付重大天然災害,與未來臺灣本島都會區進入城市保衛戰階段時,市民可能面臨的處境,嚴重脫節!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