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國民黨臉書粉絲專頁截圖
【聚傳媒「明」理專欄】國民黨推出「南方四賤客」宣傳片近期在網路上獲得回響,除了針對「823反惡罷」,另外包含「核三延役公投」議題,藉由人物動畫搭配各式對白,立即引來民進黨公開抨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指出,影片主角「萊爾校長」(諧音Liar 校長)是在抹黑賴清德,把他從沒說過的話塞進他的嘴裡,此種說法卻遭網友公然打臉對號入座,甚至積極二度創作,儼然凸顯民進黨集體陷入政治公關危機。
賴清德的最新民調跌破三成大關,726大罷免慘遭完封成為街談巷議笑柄,在中常會後依舊鎖定823大罷免,甚至公然霸凌黨內反彈聲浪,還把公民行動當作政治攻訐藉口。民進黨以雙少政府的根本弱勢,上任以來內政推動改革民怨四起,加上救災不力失去民心,如今還想透過罷免改變立院生態,恐怕引來中間選民的集體反撲,但賴政府似乎還後知後覺。「南方四賤客」宣傳片將政治罷免與能源議題,搭配各種人物設定與談話內容,展現民進黨政府與民意之間的極度落差,也讓網友二創成為賴政府的最大諷刺。
二創潮流與公關失靈
「南方四賤客」影片上線之後,立刻引爆網友「二創潮流」,包含網友改編、惡搞、再製模式,已讓影片脫離單一政黨操作,成為全民參與符號。原始影像被積極改造,導致原始的政治符號愈被強化,利用社群擴散效應,在當代傳播中等同於「病毒式行銷」,國民黨意外獲得免費的溢散效果。
民進黨的危機在於錯估這類傳播邏輯,當王定宇與黨內人士急於指控抹黑,其實已讓「萊爾校長」形象深深烙印在輿論戰場,與其強調「不是我」,反而證明「就是你」。這是一種典型的「自證危機」,透過低階公關回應反而成為鐵證,讓原本僅是意象諧音的影像文本,就此升格為全民嘲諷的政治符號,已經難掩民進黨的公關操作全面失靈。
影像政治時代的公關考題
「南方四賤客」宣傳片之所以引發風潮,並不在於動畫本身,而是觸碰民眾對當前政治的集體焦慮。影片提供一種「黑色幽默」的情緒出口,能讓觀眾以笑聲表達不滿。事實上,真正危機不在影像,而是對外公開回應。綠營人士的「對號入座」與「玻璃心」式回應,反而陷入自我矛盾,迫使本可一笑置之的創意作品,反而成為擴散賴政府民意低谷的助燃劑。
民進黨面對影像政治時代顯得亂無章法,應對公關危機不再只是「如何切割」,而是「設法轉化」。能將影像文本轉化為政治資產,就能掌握民意的話語權。藍營目前看似找到這套公式,而綠營仍在錯誤的公關回應中陷入泥淖。透過「黑色幽默」的政治較量,並非考驗誰被影射,而是誰能從笑聲裡獲得支持。
政治語言的分水嶺
國民黨從「打麻將翻桌」到「公車錯路」的宣傳影片,逐漸打造出一套影像政治語言,例如簡短化、符號化、重製化特色,也與當代短影音的傳播邏輯緊密貼合,而將複雜議題轉化為視覺隱喻,並且贏得中間選民的理解與情感共鳴。相較之下,民進黨在政治溝通上顯得手足無措,當罷免戰場從街頭延伸至網路影音,仍停留在死守「抗中保台」,跳脫各種「民生議題」如何能接地氣呢?這不僅淪為老狗把戲,更是讓人覺得在打高空,與基層民意徹底脫節。藍營成功地將「影像文本」化為民怨出口,而綠營卻將「宣傳台詞」變成自爆燃料,成為公關戰場上最致命的根本錯位。
這波政治危機出現在民進黨的後續處理,當賴清德強調要與「公民同行」,726的罷免領銜人卻紛紛爆出「抹黑網紅」、發表「選民很蠢」、祭出「降智圖卡」等言論,公然貶低廣大民意。這些不受控的惡意發言,反而與宣傳片的戲謔台詞成為對比,而讓民眾更容易相信影片中的政治隱喻。綠營人士的錯誤回應,導致影片與現實政治語言形成「交叉印證」效果,等於自我放大了政治公關危機。
「南方四賤客」已不僅是一支宣傳片,而是揭露政治公關成效,藍營以黑色幽默凸顯民怨,成功轉化影像符號為政治聲量;綠營則因對號入座與錯誤回應,而將笑點轉為痛點,自陷公關泥沼。
作者為專欄採訪作家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