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核三雖未公投通過卻戳破非核家園神話(奔騰思潮)

照片取自中選會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823第二波政治大罷免結合核三廠延役公投投票,民進黨試圖罷免七席立委再度失利;同時公投因投票率不足未獲通過,但賴清德總統卻宣布不排斥先進安全核能。這凸顯民進黨政府試圖主導立法院遭遇嚴重挫敗,32比0的大罷免及反核的崩盤,重挫賴清德政治聲望,凸顯民進黨政府遭遇重大治理危機,更戳破非核家園神話。
    儘管核三延役未通過公投,看似民進黨政府仍保有非核家園政策主導權。尤其本年五月始宣稱非核家園目標達成,最終若因公投通過核三延役,豈不產生與非核家園目標衝突。儘管同意票未達到法定的選舉人數25%的門檻約500萬票,但支持重啟核三者達434萬餘票,遠超過不同意的151萬餘票。不僅高於2021年「重啟核四公投」的380萬票,即使連核三廠所在地屏東縣及恆春南灣、大光兩里,同意票皆遠高於不同意票,重擊民進黨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
    首先看看,公投低投票率的原因。核三廠延役公投未能過關,投票率低於30%;除了民進黨政府將公投與大選脫鉤外,其中最大原因是賴總統曾稱「核安不是公投所能決定」,致許多挺核民眾認為政府將以各種行政及技術因素百般阻撓,即使「投了等於沒投」。這顯示根據民意調查結果,支持核三廠延役有七成支持度,但集體動員不足投票率僅達三成,然最終公投支持延役仍高達七成四。
    其次,民眾擁核支持度增加,衝擊非核家園目標。此次支持核三廠延役民意高於前兩次的「以核養綠」和「核四重啟」公投,不同意票皆在四百萬左右;但此次「重啟核三」公投,反核票僅剩一百五十萬餘票,可謂完全崩盤。這也鮮見「七成四民意」挺核的珍貴。民進黨「非核家園」神主牌,形同已被打破。
   儘管民調普遍性支持公投同意核三廠延役,但投票同意須超過1/4總投票人數。儘管臺灣社會多數約六、七成支持延長核能使用,以維持能源供應穩定。但支持者動員投票比例偏低,故無法通過。即令通過,若民進黨政府堅持「非核家園」政策而不執行,將被視為「違背公投民意」。臺灣社會民意早已證明,普遍民眾支持重啟核三廠。
    復次,支持核三廠延役民意充足,但公投動員投票機制及誘因欠缺。截至2025年8月17日臺灣相關民意調查結果,皆顯示核三廠延役的社會民意基礎已足夠,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之態度與立場。據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8/4–6)顯示:同意66%、不同意22%。   
    TVBS民調中心(8/11媒體彙整):知道公投74%;「有投票意願者」中同意65%、不同意23%。幾乎超過三分之二民意支持重啟核三廠,但此卻違背民進黨倡議非核家園目標。
    核三廠延役公投通過門檻試算,其條件為全國性公投須「同意票>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投票權人總數1/4。這次全國性公投案投票權人為2000萬2091人;依公投法規定,過關門檻至少要有500萬523張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要多於不同意票,始算過關。另依《公民投票法》第32條規定,若公投未通過,2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公投。
    再者,低30%投票率導致未能通過公投。假設若民意調查反映無偏差,同意支持度65%所需投票率約0.25/0.65=38.5%;同意支持度60%則需=41.7%投票率。換言之,只要投票率不偏低,約≥38–42%投票率,核三廠研役通過機率就會偏高。此結果取決於支持者,最後能夠進行集體動員與未表態者流向。目前公投核三廠延役未通過,源自於投票率偏低未達三成。
    最後,核三廠延役縱使公投同意重啟,仍須面臨安全評估。然若公投通過,民進黨政府不實施會怎樣?投票前賴總統即宣稱核能問題非公投所能處理。基本上,公投通過對行政機關具有法律拘束力,屬「重大政策」者應為必要處置;但法律並未設定明確時限與具體作為清單,因此爭論點常在政府是否積極作為,或時程規劃是否合理。
    核三廠延役案性質屬「重大政策之創制」。依法公投通過後,須由總統或權責機關,例如行政院核安會等負責採取實現內容的必要處置。而政府權責機構是否積極作為問題,藍白在野黨或公民團體,也將會提出監督及督促行動,包括運用立法院監督、預算、法案協調;若民間團體認為行政機關怠於作為或失職,則可發動行政救濟路徑或提出憲法法庭釋憲主張。
    問題是,在時程規劃上並非能夠立即啟動核三廠,仍有相關流程必須面臨。儘管立法院已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放寬延役/重啟申請時點,換發運轉執照最長20年;核安會預告子法,將把輻射查核、耐震等納入審查,並要求台電提「再運轉計畫」。針對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未通過,台電表示尊重,並依法啟動自我安檢。目前《核管法》子法「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已預告,預定10月份正式公告。
    未來也會依據此子法進行核三廠「六大安全評估報告」,並提出「再運轉計畫」。六大安檢包含整體老化評估、輻射影響、耐震安全評估及終期安全分析報告等,並進行國際同儕審視,針對安全、時程、成本及經濟性等各面向進行綜合評估,之後就會送到核安會審查,由專業決定是否重啟。是故,重啟核三廠非即刻運作見效,在實務上仍要依據遵循子法定稿、再運轉計畫、安檢與整備、測試、併聯過程。
    此次儘管未能通過核三廠延役,提供臺灣社會對非核家園省思,及評估臺灣能源結構合理性。對照國際與主管機關說法,約2~3.5年較為保守。   
    核電延役需多年審查,程序繁複、風險難測,是一場曠日廢時的工程與審查馬拉松。儘管此次公投未能順利通過,且兩年內不能再提公投,但非核家園已非神主牌。
    毋庸置疑,民進黨政府在政治上將會面臨主流民意與藍白在野黨壓力。藍白在野黨仍可透過質詢、調查報告監督,公民團體與媒體建立「核安追蹤平台」,要求政府公布落實核安程度。衡諸日本福島後多國重新評估核能,如美國、法國、英國、瑞典、波蘭、比利時、日本、南韓等重啟或擴建核電,尤其川普主政後美國將再興建核能發電廠。此應是儘管核三廠延役公投未通過,但賴總統仍宣稱可考慮安全核能政策鬆綁之要義。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