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上集我們說到,道台德文來彰視察,結果那位因為發「就業基金」給罪犯,而轟動全彰的知縣朱山,卻僅備「薄禮」孝敬。看著朱山牽來那幾頭咩咩叫的羊,德文表面不動聲色,卻是已記恨在心,當下便要來玩個大的,好好的給業務督導一番。
德文下令要清丈田畝,朱山力爭:
「彰地半斥鹵,與他邑殊。自昔清丈,原留餘地,以濟貧民。今若再丈,將大病民。」意思是彰化縣有很多鹽鹼地不適合耕作,過去清丈時,彈性比較大,目的是為了讓較貧窮的百姓稅負少一點,現在又要再丈,丈得太清楚,老百姓活不下去啊!
德文自然是不買單,他原本就想藉著這由頭好好的參朱山一本,沒想到這朱山戰鬥力這麼弱,一擊就倒。朱山膽敢抗命不遵,他下面的幕僚和彰縣仕紳急得要命,勸朱山還是賄賂一下,以免遭罪,當然是馬上遭到拒絕。
仕紳們其實是先斬後奏,在秉告朱知縣的同時,已經派人送賄賂金去了,結果被朱山派人「奪歸鏹橐」,硬是把送錢人給攔截下來。德文知道後火冒三丈,心想:
「好你個朱山,自己裝清高便罷,連你下面的人要送錢給我也擋,不好好參你一本,難消心頭之恨!」於是便上奏朝廷,說朱山「買補倉穀短價剋扣」,古代公家糧倉裡,有時會因為鼠咬之類的原因,造成倉穀短少,地方官必須將其補齊,德文誣告朱山買補倉穀時,實際購買價和報上去的價錢不一致,從中取利。
德文這招相當陰損,朱山不怕上官,那我就摧毀你的人設,看你怕不怕?
朱、德之爭進入白熱化,現在居然搞到朱山被逮捕問罪,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的彰化縣民,眼看愛民如子的知縣大人被如此對待,忍無可忍,竟聚集了數萬人要去找德文算帳......
果然史書上「彰化素稱難治」的評語不假,不過這是從德文的角度出發。至於事情鬧得這麼大,究竟德文會如何應對呢?
德文當然無法應對,眼下就算他弄個六百里加急,請朝廷派兵剿滅「亂民」,或是近一點的,派人去府城求援,都遠水救不了近火,此時,朱山站了出來,聲淚俱下的對百姓說:
「鄉親們!回去吧,你們違抗朝廷命官,不是愛我,是殺我,回去吧!」百姓們面對他們最愛的父母官之誠摯呼籲,只得說道:
「那我們保護大人上路,要是大人有什麼不測,我們也不活了。」
到了要登船之時,百姓紛紛獻上乾糧,幾乎要把船給塞滿,足見百姓不捨之情。
船行一段時間後,突然遇到一個男子,獻上一塊金餅(鑄成餅狀的金子)。朱山問:
「你是何人?為何獻金?」
「大人不認得當年那個被放走,被你下令不准再回彰化的賊了嗎?」朱山想了想,說道:
「莫非是當年抱著裹屍布痛哭的婦人之子?」
「是,當年大人給我十金,命令我逃往外地,找個營生奉養老母,我改行賣魚,事業有成,現在老母健在,我也娶了媳婦,此次是母親命我來報恩。」結果朱山卻說:
「你到底說的是不是真的?會不會你手中那個金餅又是偷來的?」
這朱大人真是很會得罪人吶......這話真的侮辱性極強。那個改邪歸正的魚販子想死的心都有了,他說:
「大人若是不收下這金餅,那就還是把我當賊,我也沒臉回去見母親了,大人!來生再見!」說罷便跳水自殺,朱山急忙命人搶救,那魚販子已失去意識,肚大如鼓,最後幸好搶回一命,朱山無奈,只好收下金餅。
朱山在福建省城監獄裡關了一個多月,幸好有官員利用入朝覲見的時機,密奏天子為其申冤,朱山最終無罪釋放,入朝覲見天子,並官復原職,不過還沒回到台灣,就陞任直隸灤州知州,朱山從偏遠台灣的小小知縣,變成天子腳下的知州,雖然算是高陞,不過彰化也因此失去了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依依不捨的彰化縣民為他做了一件事。
有天,朱山在任官途中,順道回老家一趟,結果轎夫把轎子抬到家門口,朱山有點傻眼,因為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座豪美大宅,朱山說:
「走錯地方了,這不是我家。」正說畢,卻看見家人走出來相迎,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大宅是彰化縣民集資所買,百姓們愛屋及烏,家人們才會搬家到這裡,並拿出購買的文件。
不過家人白住這房子這麼久,這與朱大人的人設差太多,所以朱大人後來還是掏出錢,買下了這房子。
而文章一開頭說到,城隍廟的那塊匾,正是朱山在去職前兩個月所獻,成了這位好官留給彰化縣民的最後紀念。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