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玲報導】對於正值發育期的青春期孩子,你是否想過,強力播送的食品廣告和大眾傳媒,對孩子正產生著什麼樣的影響?面對許多家長仍以為家政課是隨時可以被犧牲的「營養學分」,國立內壢高中家政教師李秀靜始終堅持家政是一門生活藝術也是生活哲學,簡而言之是家庭生活教育,培育孩子帶著走的能力。
在桃園市國立內壢高中的課堂內,名為「青春營養四部曲」的課程正上演著,從《帥哥西裝》的電影剪輯片段,到「法國紙片女模瘦到死,得年28歲」的新聞分析,除了引導學生思考外表的美醜胖瘦和真誠內在孰輕孰重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帶領學生依照膳食計畫四部曲,為自己規劃符合每日飲食黃金比例的菜單。這堂課,隸屬於全國家政學科中心「家政教學錦囊」第11袋的一環。
身為全國家政學科中心種子教師,李秀靜分享,家政教學錦囊從1996年以「第1袋」命名,除了扣合錦囊的特色,也希望取其「代代相傳」的傳承意義,是由全國無數家政課老師共同推行的一項跨校教學計畫。在教學錦囊中,李秀靜著力於飲食教育,除了持續重視孩子的膳食營養,更透過各種創意課程,為這階段的孩子注入「食品安全」及「環境成本」等概念。
2005年,李秀靜以「黑心食品與良心食品」教案,榮獲教育部家政學科中心教材競賽全國特優,因此開啟對「家政-食育課程」的深耕與努力。同時,她與永豐高中家政老師黃筱玲共同研發在地化食育課程,由自然、安全、健康、環保、低碳與永續的角度,重新詮釋「家政-新食尚•綠食育」綠色安全飲食觀,從而建立家庭飲食價值的「醍醐味」。
李秀靜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會融入資訊科技及行動學習。課程中會以青少年最愛的速食產品「漢堡」為例,讓孩子們知道儘管每個速食漢堡看似便宜,但在精確計算後會發現,原來光是要生產一人份午餐的225公克漢堡肉,釋出的溫室氣體竟然和一輛1,360公斤重的汽車行駛近16公里一樣多!
「除了食安、碳排放等議題外,透過飲食文化的檢視,不但可以爬梳出在地特色,也可發現臺灣多元文化的樣貌,甚至透過各國飲食文化,讓孩子具備世界觀。」李秀靜說。
「事實上,透過與ACE跨校社群伙伴無償無私的投入下,國內家政課程不但已做到跨域與跨校,更已發展出符合ACE的教學特色。」李秀靜說明,A指的是Art Performance藝文展現,C強調Care for All的關懷包容精神,E則是融入資訊。
這10年來,內壢高中與同在省道上的永豐高中,透過跨校結合及5年的課程精煉,所首創的「跨校跨科競合模式」,更讓李秀靜於2016年榮獲有「教育界奧斯卡」之稱的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內壢高中李秀靜表示國內家政課程不但已做到跨域與跨校,更已發展出符合ACE的教學特色。
李秀靜說,這項教案是以「尋找121.25的藝文基因」為題,教學緊密連結教室、土地與在地文化,設計理念結合兩校家政、資訊、音樂、美術等老師跨校合作,學生則在真實情境中,以在地特色為素材,產出自己的學習成果,發展自主性的「創客」精神。難能可貴的是,師生並以桃園美食、在地情懷、推廣食育為理念,出版了《桃園在地醍醐味》一書,深具意義。2015年先榮獲「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課程與教學創新方案」全國特優,隔年又贏得金質獎之最高殊榮。
李秀靜認為,教案能夠成功,除歸功於內壢高中李麗花校長和永豐高中林裕豐校長,同為家政科的黃筱玲老師、音樂科王冠晶老師、美術科姜義才老師,以及資訊科的詹國輝老師與張丁元老師,都是最重要的推手。
「一個教案的成熟,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確定是可行、可操作,也可推廣的。」李秀靜說明,由兩校所發起的「跨校跨科競合模式」,從2005年起,因為伴隨著全國學科中心成立所得到的養分,得以在短短5年間得到家政卓越教學—全國特優與GreaTeach-KDP全國特優的肯定,並在2012年間順利成立「藝文教師專業成長社群」,並自2013年起開始有更多分享交流的機會,更得以在近兩年發展為「遠距跨領域社群觀課、備課」的模式,可說一路上獲得很多肯定。
「最大的欣慰是聽到有導師說,班上的孩子天天期待上家政課,以及和學生一起在寒冬送暖的記憶。」李秀靜感性分享,曾有一年在期初的社團會議時,隨口說出:「是否可以辦一場聖誕義賣、寒冬送暖的活動?」沒想到學生不僅異口同聲贊成,更全力動員起來,從義賣的點心項目、海報設計、製作訂購單、統計表,到各班宣傳等規劃細節,都一手包辦。
李秀靜說,還記得那年的冬天非常冷,但烹飪教室卻是最溫暖的地方,師生一起犧牲課餘時間,集合一己的微薄力量共同回饋給社區。這次的義賣活動更成為內壢高中烹飪社的傳統,成為一年一度大家攜手感恩、關懷與愛的時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業,更是神聖的工作,能奉獻於教學,成為人師,是一種福氣,更是一種使命。」創新教學的李秀靜,2017年榮獲教育部杏壇芬芳獎,她除了提醒自己,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總是抱持著學生優先的理念外,更期許自己要挖掘孩子的需求,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並將持續把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傳承分享給更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