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幸芬|攝影:JuJu photo studio】”2019年台北最High新年城的跨年晚會,天氣寒冷又持續不斷的大雨,享譽歐美的鋼琴家陳瑞斌與獲選世界百大女DJ的Cookie,在台上進行古典樂與電音的跨界演出。”
這段表演得到許多好評,被讚是跨年夜最「猛」的創舉,收視率更創下新高。「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可以在自己家鄉的舞台,展現台灣也有很棒的藝術家及很好的藝術成就。文化是最好的發聲途徑。」
台灣出生的陳瑞斌,12歲得到「天才兒童」認證,13歲考進奧地利維也納市立音樂院,16歲奪得義大利「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獎,20歲就已經獲得5項國際鋼琴大賽金牌,是俄國傳奇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唯一的亞洲弟子,有「天使手指」的美譽。他還抽空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師班,曾擔任許多音樂節的總監。
「他是那種20年一遇的天才,擁有巨大的力量與強烈的激情,可謂近乎超自然。」大師費雪迪斯考曾讚譽他的彈奏技巧,西班牙鋼琴家阿利西亞拉蘿佳也形容他「大師般的演奏,氣魄壯麗偉大,充滿信服力」。
「音樂能夠穿透、觸動人心,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語言,表達我這個人的思想與存在。我嘗試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感染聽眾,這是我的責任。」陳瑞斌從不排斥嘗試各種跨界合作,他曾與蔡琴、王力宏、李克勤等藝人合作,是金曲獎的「最佳年度專輯」及「最佳表演藝術獎」雙項得主,2017年更登上中國大陸春晚,創下收視第一名、近十億人口觀賞的記錄。他表示,許多跨界的流行歌手,其實古典的基礎也非常好,目前還有許多流行歌手表達跨界合作的意願。
這次台北跨年夜10分鐘的演出,廣受大眾好評與迴響。「我也彈過幾次戶外,音樂不一定要有這麼硬的界線,我自己邊彈琴都很想一起跳舞了。希望這次跨年夜的驚奇,讓人感受到台灣的文化能量。我一直覺得台灣人對自己的文化,應該要更有信心。」陳瑞斌認為,101在國際的能見度高,跨年晚會的實質意義不止是熱鬧與歡樂,他更希望鼓勵台灣人對自己的文化要有自信。
少年時期獨自去維也納孤單面對一切
陳瑞斌年僅13歲時便隻身負笈遙遠的維也納,孤單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還要面對學校繁忙的課業壓力、生活種種的挫折與不確定,「家人只能資助我到16歲,學校沒有獎學金,因此包括求學生活、出去比賽的報名費、旅費、交通費等,不管是去歐洲還是美國,都要靠自己。我只能拼命比賽,拿獎金來當生活費。」
「我能夠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因為生活歷練,在舞台上演奏時,透過音樂把自己呈現給聽眾。隨著年齡增長,從生命去領悟、體驗,發掘別人尚未開發的領域,這不僅需要天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跨越種族與文化差異上的鴻溝,真正體認音樂的美妙。」
當年陳瑞斌參加國際比賽,每場比賽都會遇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對手,「他們是政府與企業的力量在推動,台灣的音樂家幾乎全靠個人努力,我連登台的機會都要自己爭取。」陳瑞斌期望下代學習音樂的台灣人,能更團結、有更順遂的音樂道路。
衷心期盼台灣更加重視本地文化及藝術
「很多時候,我覺得台灣可以更加重視本地的文化。藝術家、音樂家通常資源不足,相對弱勢,台灣政府在在推廣藝文活動方面,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陳瑞斌感嘆台灣人對自己的文化認同不足,不夠有自信,藝文發展陷入困境,停滯不前。他表示,現在學音樂的「愛樂者」越來越多,但是因為學生的選擇變多了,反而缺少熱情與毅力,「還沒真正發現音樂的內涵,就轉身離開。」
「我希望2個台灣音樂家在一起是相乘作用,也期望台灣人能將格局放大、放眼全世界。」摒棄商業考量,純粹藝術交流的陳瑞斌,衷心期望台灣音樂家能團結、合作,共同將台灣音樂、文化帶到世界的舞台。
「歐洲人對自己的文化相當自豪與自信,這是台灣所欠缺的。如果能夠充份發展台灣獨有的文化樣貌,並對自己的文化有高度認同,這樣的台灣必定會更美、更有吸引力。」陳瑞斌認為透過經年累月的培養,讓藝術人文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最後變成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
在國外漂泊多年,現在陳瑞斌選擇在亞洲停留更多時間,尤其是家鄉台灣。「我是台灣人,我不可能跟台灣分離,在外面這麼多年,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跟家人在一起。」
接下來陳瑞斌在台灣還有幾個大項目,新竹桐花季、高雄衛武營都有活動,分別與不同的歌手誇界合作。高雄這首關於愛河創作的樂曲,他曾在林肯中心表演過。他的音樂融入台灣、客家、閔南、原住民的文化,「是很多音樂家沒做過的事,都是代表台灣各方面的元素與不同的文化。我希望將台灣的多元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除了獨奏及管弦樂的經典曲目,近年陳瑞斌也致力於開發、首演新創作的鋼琴獨奏與協奏曲,並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雪黎歌劇院、香港文化中心等國際音樂廳演奏這些作品。他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傳承,積極規劃富有台灣特色的音樂表演。現在的陳瑞斌為夢想與理念而忙碌,充滿成就感。「音樂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創造了很多的可能性。」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