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朱國珍》記憶是個阿拉丁神燈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和小壯丁吃飯時,聊到近期家中狀況,讓我煩惱愁苦了好幾天。
    其實,除了小壯丁之外,我幾乎沒有家人了。「家人」對我而言是種太複雜的生物,我常常覺得,如果我是個外星人,也許會比較容易面對這些問題。
    「阿姨的個性為什麼會這樣?她小時候沒人愛嗎。」小壯丁好奇的問。
    「不會啊,她最受老爺疼愛了!」回憶起往事,我說:「我們小時候出門,一定會說:『我走囉!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回到家還沒進門,也一定會先隔著紗門喊:『爸爸、媽媽我回來了!』每次我喊叫,我爸都不吭聲,但是妹妹一喊,爸爸就會說:『我的小不點兒回來囉!』」
    小壯丁沒有回應,也許他也覺得有點哀愁。於是我自嘲說:「每次處在這種場景,我都覺得我是孤兒吧。」
    「妳是被領養的!」小壯丁笑了出來。
    「還有另外一件事,我小時候也覺得很奇怪。」我說:「我小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我爸還是打過我。」
    「對啊,妳說過因為妳成績優異,老師不敢對妳怎麼樣。」提到我和小壯丁共同經驗過的「求學過程」,似乎他也有一點興趣。
    「結果有一次,妹妹考試不及格,老爺看著那份成績單,把我叫過去,說:『妳是姊姊,應該以身作則,指導妹妹念書。妹妹沒考好,就是妳沒教好,以後妹妹差幾分不及格,就要打幾下。現在,妳把手伸出來!』」
    「誰的手?」小壯丁問。
    「我的手啊!妹妹考試不及格,是我挨打。我也覺得很奇怪。」
    小壯丁不接話了,我猜他大概沾沾自喜自己還好是個獨生子。
    前陣子華航同期同學聚會,這是距離1992年我們一起接受訓練,歷經正式上線與各奔前程之後近三十年再度聚首。
    大家聊起往事不亦樂乎,我清楚記得當年十一月一日第一次實習飛行的過程,也記得瓊俞在九零年代就跟我分享世外桃源「蘇美島」的旅遊樂趣,以及林瑩在國外胃痛送醫,一時想不到生活英文「胃脹氣」的單字,用盡洪荒之力只好把胃脹氣用inflation(通貨膨脹)描述。
    大家都驚訝我的記憶力為什麼這麼好?我只能說,通常就是一個畫面、以及那個畫面瞬間的文字和語言,有些就鑲嵌進入腦海,成為終生的烙印。怡華更開玩笑地說,她懷疑我的腦容量有一個TB那麼大。
    其實,我不願意記住這麼多事情,因為人生大多數時間都不快樂。身為一個天主教徒,我還是做不到聖女小德蘭所說「以愛還愛」的境界,但是,回首半百人生,我至少能做到「你對我好,我就對妳好。你對我不好,我也要對你好。」
    這樣的人生觀並不是我個性豁達或什麼修養具足,而是,我認為,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且還應該做到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但是別人對我不好,為什麼我還要對他好呢?那是因為,在我的人生經驗中,憂傷與仇恨往往會讓我更痛苦;因為別人對待我的不公平,或是侮辱所產生的不愉快,經常更進一步導致自卑與自尊的扞格,甚至引起憤怒。
    以前我經常糾結在這種情緒裡,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陷進自卑自憐的憂鬱風暴,只有百分之一的魔鬼會希望自己能夠心狠手辣去報仇,但是,我做不到這百分之一,因為魔鬼太渺小,很快就被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傷心淹沒。
    陷入憂鬱風暴時,整顆心就像是超過芮氏規模史無前例十級以上的地震區,時時刻刻只為痛苦與悔恨上下起伏,絲毫沒有任何一個空間留給快樂。
    往往要等到好久好久以後,就像地震災區復原的時間那麼久,才能夠平靜下來。也要等到真正平靜時,才會理解,我何苦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不值得的人事物?
    那些傷害我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我的傷害,他們早就各自去快樂過日子,只有我悶著記住這些事在自己傷害自己。
    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與沾染滿身泥濘、渾身傷痕之後,突然發現已過半百人生,驚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過去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淪陷於憂鬱,導致自己和親近的人都不快樂,直到漸漸清醒,才覺悟原諒其實比仇恨容易,原諒才是最善待自己的方式。
    而我更深的體悟是,原諒並不是強迫自己遺忘那些傷害,而是,學習理解這些傷害,有時候甚至連原因都不需要探究,因為傷害已經造成,此刻找誰索命都沒用,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能活下去。
    這就是記憶教會我的事。我的腦容量仍然有一個TB這麼大,但是我已經學會不用記憶折磨自己。
    五十三歲的我,不再是渴望聽童話故事的小女孩,可是我仍然保留一個阿拉丁神燈,裡面裝滿了記憶。
    我天天擦拭我的神燈發出閃閃動人的晶光,讓快樂的記憶喜悅我的生活,豐富我的想像。那些不開心的事當然也在神燈裡,而且是個像卡通一樣巨大的精靈!
    然而我在擦拭時,已經非常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這些好與壞的精靈就算再巨大再醜陋,我都可以坦然面對,而且控制它們什麼時候可以出來,什麼時候又應該永遠關在燈裡。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