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政府與陸扣好第一顆鈕扣,才有羊群味(金彥斌)

照片取自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4月底與習近平見面,布林肯對外宣稱,中美雙方將持續「溝通彼此歧見」、「盡量降低誤判風險」,CNN以「有溝通總比沒溝通好,劃清底線也有助於避免誤判」評論。
    習近平仿佛勸美對陸的發展寬心,稱美中要當夥伴,而非對手;彼此成就,非互相傷害;求同存異,而非惡性競爭;應言必信,行必果,而非說一套做一套,並再度申明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強調中方樂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所以希望美方亦積極正面看待大陸的發展,並以近乎勸世的口吻,以「第一顆鈕扣扣好了」比喻,示意美中應尊重彼此(底線),關係才會穩定,才能向前走。如同在國際外交場合,男性身著西裝(如布習會),站著時必定扣上第一顆扣子,以示尊重。
    兩強在政治體制與文化上不同,須相互尊重與理解,如同季辛吉認為,理解大陸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其形塑外交政策的重要基底,以及美中須相互欣賞彼此的文化歷史觀點,才能建立有建設性的關係。又如《New Cold Wars》作者桑格(David Sanger)認為,在新冷戰中,勝利來自於發展某種力量的平衡,一些可以防止我們失控的東西,認識到東方、西方可能存在巨大差異。
    中美雖在不同層面上競逐,仍嘗試透過對話,進而理解、尊重彼此,避免兩隻大象打架,無端踩踏、傷害其他生物,是布習會的目標之一。日前,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說,美國不想活在中方主導的世界,但兩方「離婚不是一種選擇」,並解釋,兩國必須共存,似是呼應習所說「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
    因此,中美要共存,需知己知彼,有溝通總比沒溝通好,各國也試圖在經貿上,持續與大陸以不脫鉤為前提,並為鞏固自身利益持續與之對話。
    中美兩強權的博弈,有如天秤的兩端,對小國的處境,看似只能隨之擺盪,甚至受到擺布,但實際上,依然能在其中凸顯自己的價值,但須仰賴掌權者們的智慧,找到平衡,讓國家生存。例如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並認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方關係實現穩定、建設性發展,符合新加坡與各國的利益。
    新加坡以「中庸之道」應對激烈的美中博弈,反觀臺灣,憑藉戰略位置上的特殊性,既符合美國家利益,亦是大陸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看似成為夾心餅乾,但若能轉念認知到,相較於其他國家、文明時常因歷史、文化與宗教因素產生分歧與爭端,兩岸互動可順暢地憑藉文化、歷史的共同淵源,以及語言的相近,如「馬習二會」,透過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能夠相互理解,進而尊重,省去了季辛吉與桑格的憂慮,甚至能夠做到習稱「第一顆鈕扣扣好」的關係。
    而臺美關係,基於美中無法離婚與脫鉤的現實,臺灣更不能對美一廂情願。當美印太司令阿基里諾認為,共軍兵源充足,臺灣應借鏡以色列,甚至稱陸2027等多個時間點將攻臺的言論時,應理解為,這並非純粹的「挺臺」,或替臺灣處境憂心的表現,而是恰好符合美國利益裡的「抗中」戰略,亦是對臺的「文攻武嚇」,意在要臺灣「武裝到牙齒」,因此,所謂臺美關係「堅若磐石」,則恐代表,臺僅是美「抗中」的石頭(棋子),甚至是一支可割可棄的筆而已。
    習近平稱中美關係「不日進,則日退」,而兩岸要和平,則亦然。當習近平鼓勵大陸民眾到臺灣看看,甚至開放福建居民至馬祖旅遊,逐步實踐開放兩岸旅遊等各領域合作的承諾,以及文旦柚重新輸陸,善意正堆疊時,我政府則應有「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的勇氣,須直面臺灣對大陸在經貿與文化交流無法脫鉤的事實,並解決八年來,兩岸因政治因素讓關係陷入僵局,而過度「抗中保臺」,無法讓身上有羊群味,因此,找到與陸相互尊重、釋善意的「第一顆鈕扣」並扣好,才是維護臺海和平,符合世界所有人利益。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