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行經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的行人天橋。原本應該在11月4日封路的天橋,因為人們抗議要求市府保留天橋,上下天橋的出口也不封了。
弄不清楚是義交還是交警,三三五五,或坐或立,聚集在天橋下。一旁的塗鴉,紅紅黃黃,分外鮮豔。
迅速地瀏覽了一下天橋上,七橫八豎的抗議文字和宣傳單,不外乎市府沒有事前溝通;天橋是台北人的記憶;天橋拆了,附近學生上下學,過馬路有安全顧慮。也有許多塗鴉訴說在天橋上看夕陽的浪漫;想在天橋上談戀愛;還有好些張貼在天橋上的QR Code,在寒雨中瑟瑟發抖,希望路過的人們掃描她,加入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的行列。
這座天橋,的確是台北人的記憶之一,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天橋是兵家必爭之地,四面八方都插滿了候選人的旗幟和宣傳標語,經常,連交通號誌都被那些飄揚的政治符號,遮蔽得嚴嚴實實的,怎一個亂字了得!?
至於有多少人在天橋上看夕陽,談戀愛,享受片刻即永恆的浪漫,無所知悉。倒是曾經看過,夜裡,衣衫襤褸的乞討者和homeless people躺在天橋上,度過漫漫長夜。也曾瞧見過,塗鴉客趁著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橋那兒即興創作呢!
經常開車經過天橋底下的人都知道,自從行人優先變成獨尊行人後,從和平東路往西左右轉新生南路,或是從新生南路往南左右轉和平東路,以及從新生向北左右轉和平東路,通常都得耗時甚久。原因無他。絕大多數的行人,在此過馬路,幾乎都不會走天橋,而是悠閒地散步通過行人穿越道。
和平東路和新生南路,甚為寬闊,行動便利的人,規規矩矩行過路口所需的時間,大概和小綠人閃動讀秒的時間相當。偏偏,台北市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先生、老太太攜手過馬路,或是祖父母帶著孫兒孫女,爬不動天橋,只能走行人穿越道,綠燈秒數不足,駕駛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慢條斯理地過馬路!
不僅如此,還有好些「目中無燈」的年輕人,自以為行動矯捷,紅燈亮起,他(她)們偏偏要仗著雙腿、騎著Ubike,蛇行穿梭在人行道上,弄得一旁駕駛人恨得牙癢癢的!特別是那坐在計程車內的乘客,眼見著碼表不斷地跳著,卻被迫還得等下一次變燈!
我站在天橋上,眼觀八方,只見上天橋過馬路的人,和走斑馬線過馬路的人,約莫的比例是1比10。或許,再過一個小時,龍安國小的學生放學了,走天橋過馬路的人數會多些吧!
天橋該不該拆?市府要不要拿出統計數字來說服反對者?以人為本的都市規劃和建設,一定要拆了天橋?不拆天橋,行人一定會更安全?莫衷一是。
有沒有第三方案呢?
譬如,天橋可不可以在四個角加裝電梯?方便高齡及幼童上下天橋?加裝了電梯,說不定絕大多數的行人都會選擇搭電梯呢!
假如,加裝電梯,限於經費預算和地形地勢而不可行,那麼,路口的行人穿越道是不是可以像中正紀念堂前方信義路口那樣,行人專用號誌的綠燈亮起時,車輛一律停止行駛,行人可斜角穿越路。同樣地,車輛專用號誌亮起時,行人一律不得通過,違者嚴罰。
懷舊的人們,一心想著懷念的浪漫,卻忘了天橋已老,也該退出歷史的舞台了!話又說回來,假如,天橋的存在,能讓台北的市容更增幾分美感,那有何妨?
無奈,咱們的都市公共建築,一向醜陋,風吹雨打,鏽蝕斑斑,更添台北市容的哀愁!一個普遍不守法、不尊重他人的社會,天橋拆與不拆,無解,行人天堂,也永遠是遙不可及的!
從天橋這一端,走到那頭,一個帶著家當的流浪漢,斜坐在天橋上,從包袱裡掏出饅頭,默默地咀嚼著!天橋下,不耐煩行人慢速通過的喇叭聲,此起彼落。細雨,繼續下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