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羅文嘉專欄】山上適合讀書,從舊書櫃隨興翻看舊書,夜晚讀了白先勇的「父親與民國」,早晨翻看了梭羅的「湖濱散記」。兩本截然不同類型與領域的書,讀書的人自行領略。
白先勇寫父親白崇禧,在序文最末一段他寫:「我曾親聞父親吟誦南宋詩人陸『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這也是父親晚年最後心境的寫照吧!」
1949年隨蔣氏父子來台的軍人,許多數都懷有北定中原、光復神州情懷。蔣經國晚年解除戒嚴、開放老兵探親,大致明暸反攻大陸無望,但反共保台仍立場堅定。
讀完「父親與民國」最後篇章,輕掩書本,撫今追昔,當今國民黨人,面對兩岸情勢,儼然從反共到投共,短短三十來年,立場丕變,敵人沒變,變的是自己的信仰與信心。
歷史洪流中,有人努力做中流砥柱、有人只求苟且偷生、有人茫茫隨波逐流、有人是跳樑小丑還沾沾自喜。
從時代變局中抽離回到一個多世紀前梭羅獨居的北美華爾騰湖畔。
這天他這樣寫:「人如果有信心朝著他的夢想方向前進,努力過他所想過得生活,他就會在本不特殊的時辰得到出乎意料的成功----
當他的生活越單純,宇宙的法則,對他也變得越單純,孤獨不再是孤獨、貧窮不再是貧窮、軟弱也不再是軟弱。」
山中閱讀,如同山中望月,格外清晰。
作者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