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蘇起學長的惆悵與挫折,其來有自!

照片取自台北論壇官方網站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14年前,外交系學長蘇起接掌台北論壇時,躊躇滿志地訂下了推動藍綠對話凝聚國內共識、促進兩岸和談、關注台灣安全議題等三大目標。14年後,回首前塵,三大目標全數落空,學長自承「挫折感很深」,惆悵交棒。
    蘇學長,學養俱佳,中英文造詣極深,一手抓學術研究,一手抓政論文章,兩手都很「硬」。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多餘的手抓仕途,學長仕途雖也輝煌,卻不甚成功。想來,他個性溫馴,少有心機,不讀人心,天真爛漫,適合學術研究、臧否時事,卻看不清官場爾虞我詐的醜陋生態。
    蘇起在政壇嶄露頭角,起於李登輝時期,1996年起出任新聞局長、99年出掌陸委會一年有餘,後因陳水扁贏得政權下台一鞠躬,直到2008年國民黨勝選後,復出政壇,出任國安會秘書長。2010年農曆春節前,蘇起以健康和個人因素為由,辭官賦歸,轉任台北論壇董事長。蘇學長官場歷練的時間不可謂不短,兩事件卻能說明他似乎始終沒看清政壇的險惡。 
    其一,馬英九當選後,邀蘇起出掌國安會,賦予重任,另一方面卻拔擢了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一職。台灣的國安問題和兩岸問題,密不可分,藍綠分掌國安與陸委會,說好聽,是朝野和解,藍綠共治,說難聽,是雞兔同籠,牛驥同皁。
    日後發展證明,這樣的安排,扞格難行,國安與兩岸政策,內有賴幸媛掣肘,外有綠營干擾叫囂,藍營既乏論述,也無奧援,只留蘇起孤軍高唱九二共識,不統、不獨、不武,如此局面,無權也不懂得奪權的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如何能有作為?
    其二,八八風災,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因陪侍高齡老父用餐,不堪朝野輪番攻訐,黯然去職;緊接著,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因八八風災扛責,辭官遠去。薛劉先後辭官,說明了當時的藍營,並不同心,馬領導也不願為部屬扛責任,同在朝中的蘇學長,竟然毫無警覺?
    2010年,野火終於燒到了蘇學長身上,他以健康與個人因素為由,辭官下野。惟媒體揣測,健康與個人因素是藉口,美牛進口問題或許才是關鍵。無論如何,蘇學長辭官,另有隱情,應屬共論。
    曾經滄海難為水。讓人不解的是歷經官場磨難的蘇學長,接掌台北論壇,怎會將推動藍綠對話、兩岸和談、台灣安全,列為三大目標呢?
    台北論壇,非官非民,無錢無勢,看似學術研究機構,又像是民間自願性公協會,究竟要循何種途徑達成三大目標呢?
    蘇學長久經宦途,難道不明白,藍綠問題是政治問題,是權力問題,也是利益問題。蘇學長竟然忘了政治學第一章:政治是權威性的價值和利益的分配。價值和利益分配,哪裡是靠「對話」就能凝聚共識的呢?
    陳水扁執政,數度祭出藍綠對話,何時成功過?還騙得宋楚瑜傻傻交心,藍綠何嘗達成共識?道不同不相為謀,藍綠之間雖不是零和遊戲,卻是血淋淋、怵目驚心的鬥爭,是誰能壓服誰的問題,光靠學術研究,廣邀各界搞搞座談會,豈能解決藍綠之間的權力和利益問題?
    至於促進兩岸和談。蘇學長曾任陸委會主委、國安會秘書長,焉能不知兩岸和談是行動問題,非關研究!兩岸和談能否推進,成敗關鍵,都得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好比商場談判,兩造不能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談判焉能成功?
    台北論壇,埋頭論證,聚眾而談,想要成就兩岸和談,也只能淪為海市蜃樓了!不客氣的說,馬當總統兼三軍統帥,蘇掌國安會,正是推動兩岸和談的好時機,馬蘇不為、不動,卻把兩岸和談寄望於非官非民、錢權兩缺的台北論壇,豈非天真?
    當然,我們也要還馬蘇二人一個公道。若非他倆高唱「九二共識」和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奠下了兩岸簽署21項協議的基礎,給兩岸和平交流多爭取了8個年頭,否則,2016年以後的兩岸局勢和台灣經貿旅遊,更不堪設想!
    令人不解的是,馬當家,緩步推動兩岸簽署21項協議,功虧一簣於2014年的服貿協定和立法院太陽花暴亂。彼時,已經退隱的蘇學長,竟然還沒看清島內局勢,還「幻想」著要藉台北論壇推動兩岸和談?
    台灣安全問題當然值得關注。然而,不客氣地說,多年來,台灣朝野,學術圈內、民間企業,甚至軍事機構與專家,浸淫美式思潮過深,對國際現勢、大陸現狀和兩岸問題,早已失去了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關注台灣安全問題,不知不覺就走進了美國苦心設下的死胡同,無法跳出舊有思維的窠臼,如何能解開台灣安全問題的死結?
    92年放寬交流後,兩岸雖有往來,但台灣中央與地方政策決策者,對現時中國大陸的理解程度,遠不如在大陸扎根扎底的台商企業家,也不如供職於跨國企業大陸分公司的台灣子弟,如何能做出雙贏的決策?
    92年後的兩岸交流,其實是個失衡的交流。台灣人民去得多,大陸人民來得少,經濟旅遊往來多,真正關係兩岸安危的軍事、科技、學術交流,少的可憐,還處處設限。台灣赴大陸投資多,大陸來台投資不是不准就是多方設限,大陸讓利台灣,台灣處處防範大陸,如此失衡、不對等的交流,不僅有礙兩岸和睦,也讓台灣決策者對台灣安全問題的理解和判斷,失去了準頭!更不用說,夾在台灣安全問題間的,還有美國因素!這些,都不是一個民間論壇組織可以解決的!
    簡單地說,藍綠對話、凝聚共識,兩岸和談,台灣安全議題,需要的是謀略、行動、實力和說服力,這些要素,在知識份子蘇起的身上都找不到蹤影。
    2016年以後的政黨競爭和媒體環境。也不利於蘇學長領導的台北論壇。藍營雖在地方選舉取得若干成績,卻不能積小勝為大勝,也無法從地方包圍中央。相反地,藍營的路線和權力鬥爭、網內(往內)互打,越見激烈,鬧到後來,連當初兩岸和平交流、共同繁榮的關鍵密碼:「九二共識」、「不統、不獨、不武」都被藍營中央丟進了垃圾桶;藍軍支持者因失望而絕望,不是禁聲不語,就是潛水退群。情勢如此,單靠蘇學長號召留美博士若干人,又能成甚麼大事呢?
    媒體方面,民進黨掌控NCC和媒體,誘導新聞報導,業配廣告公關,無錢無勢的台北論壇,定期民調做不了,座談會內容不見於大眾傳媒,也激不起網絡浪花,又怎能「喚起民眾」,激發創意呢?
    更可悲的是,台北論壇諸君,垂垂老矣,不解互聯網新媒體,不擅長操弄網路,也沒聽說引進甚麼網絡時代的新血和高手,蘇學長設下的三大目標通通落空,也就不足為怪了!
    蘇學長的惆悵與挫折,其來有自,就不知道,後繼者和各色各樣的藍營基金會和協會組織,能否汲取蘇學長和台北論壇慘痛的經驗教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