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再歌》必須「抗中保台」的陸配二代才配小聲喊冤?「抗中保台」已成文革式政治工具

照片為移民署官網截圖

【聚傳媒岑再歌文章】超1.2萬入籍多年的陸配,接到移民署除籍證明通知,否則將失去台灣身分的事件,還在擴散,目前已經蔓延到了過去泛綠陣營的支持者中。但是言論空間似乎並沒有越來越走向平衡,反而越來越有文革紅寶書式表達擴大後的苗頭。

     最近有一篇文章,被廣泛傳播,文章來自一個叫「陳乓乓」的臉書帳號,他表示:

   『我是陸配的小孩。這段時間很多跟陸配相關的文章流傳,其中不乏有「陸配的小孩長大也會成為中共同路人」的聲音。我覺得會說出這種話的人,一是不相信民主,二是不相信教育。在台灣成長的二十多年間,一旦了解台灣史、民主演變史,至少在我的世代,我們容易成為天然獨。我本人在長大後,也長期推動臺灣的性別平等,關注社會運動與議題。⋯⋯以我母親為例,她是那個年代中國極為稀少的大學生,當年在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會去廣場上集會的女子。我的母親一點都不想要臺灣被統一,也不喜歡沒有民主的社會。但與此同時,我的成長歷程,確實在不同的時期都受到了仇恨中國配偶的敵意。這些包含小時候被笑是大陸妹,或是聽見朋友說「如果你媽真的是大陸人我一定會討厭你」,所以謹慎隱藏母親的來歷。』

     全文表達了幾個重點:自己是天然獨的陸配二代;自己母親參加過天安門集會,反對統一;母親是典型的弱勢婚姻移民,被家暴,被經濟控制;自己多年來都在迴避陸配二代的身分;強調真正的敵人是專制政權,而非中國人民或其文化本身;呼籲大眾不要煽動仇恨、製造族群撕裂。

     其實看了讓人很心酸,整篇文章充滿了委屈、無奈和矛盾。儘管其遣詞造句已經極其謹慎,對台灣的忠誠之心可謂日月可鑑,可是,一旦開始主動表忠,就會有人拿表忠的標準來檢視其姿勢是否標準,是否到位。姿態越是卑微,別人檢視得越是嚴格。

     評論區這一條就很典型: 『台灣人很健忘的。對國民黨如此,對中國如此。所以,妳所描述的,我以為是「個案」—尤其妳的所在地,是深藍的桃園。⋯⋯光是妳不說中配,只願意說陸配,妳的國族認同已經很清楚。⋯⋯第三,明居正說,中國大學生,個個都是入黨的共產黨,請問妳的媽媽有例外嗎?⋯⋯我真的很想請問妳:妳的政黨選擇,是不是還是國民黨?舔共的,國民黨?』

     這篇理直氣壯的留言很讓人疑惑:國民黨、民眾黨不是台灣的合法政黨嗎?不反共就不是台灣公民嗎?不說中配,說陸配,就不配被接納嗎?就連喊冤都要先交投名狀,這和對岸小粉紅說話之前都要「先聲明我愛國「有什麼區別?和文革期間見面講話都要三呼「毛主席萬歲」有什麼區別?

     這種場面屢見不鮮,讓人想起文革的紅寶書。

      紅寶書即為《毛主席語錄》,是文革期間,政治宣誓與日常學習工具:紅衛兵和各級幹部、群衆被要求天天讀語錄,甚至在講話、冩文章時必須引用「語錄」開頭,以表現忠誠。就連被打成右派的人士,被劃分成反革命的人士,要為自己申冤,也首先要亮出毛主席語錄,如今在台灣,竟然出現這麼熟悉的場景。

      而如今在台灣,「抗中保台」紅寶書化,表現為:它將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爲「抗中保台」是否被執行的問題,強化二元對立與政治清洗;它不再鼓勵獨立思考,而是強調「統一思想、統一意誌、統一行動」,維護民進黨對意識形態的壟斷;在政治活動動員中,「抗中保颱」「大罷免」已經被當作評判敵我、劃分路線標準的依據。

     在treads上,有一個帳號為「henry_0309195」的陸配二代,本來是泛綠支持者,但是因為家人也收到了移民署要求提供除籍文件的通知,質疑了幾句,被自己往昔的同道們出征到大哭不止,說「我刪除那篇文,不是改變立場,而是不想被國民黨拿去當槍使。但我必須嚴正聲明幾點:

第一,我認為移民署這次的做法絕對有問題,這不是在為台灣好,而是在製造內部對立。我不相信這是執政黨的決策。

第二,我相信撲馬會替我們發聲。我刪文是為了避免無謂對立,我不需要靠這種流量去表態。多年來,我經營的IG 平台早就清楚表明我們是台派立場,從來沒模糊過。

第三,作為家人收到通知的當事人,我必須說:

我們覺得移民署的作法根本在逼人向中國靠攏,這不只傷害人權,也讓真正愛台灣的人心寒。我多次強調,我不相信民進黨會做出這樣的事。

第四,這個時機提出這種爭議作法,根本像是在轉移罷免焦點。我們應該讓社會知道:這不是民進黨的決策,應該讓移民署的做法與執政黨脫鉤,否則撲馬也不會第一時間去關注。

很多人以為他們是有問題的中配,但這批人多數是已持有台灣身分證20年以上的守法公民。當年他們出境,是因為除籍才能離開中國。現在移民署卻一問三不知,這不是查水表,而是要消除合法公民的國籍,這很嚴重。我相信政府有能力處理好,但我們也必須團結起來,不要讓藍白爛黨那這個事情做文章。我是半夜看到一堆仇恨言論哭著打完這篇的。」

   很明顯,他們至今還對這件事猝不及防。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是台灣人了,卻在多年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是外人,就這樣,還要不停表忠。他把一切推給在野黨,大呼繼續堅持大罷免,堅決活在執政黨沒錯的幻覺裡,不知道這是否出於真心,但至少「我們覺得移民署的作法根本在逼人向中國靠攏」也是一個他下意識的提醒。也可想而知,在這一群以維護民主為口號的群體裡,其現實言行與民主多麼的背道而馳。

    也再度可鑑,抗中保台,抨擊藍白,已經成了跟文革紅寶書一樣的護身符,一種極簡的政治話語。只是其工具屬性已經從綠營打擊藍白的武器,變成了綠營打擊自己陣營不同聲音的武器。

   最近,我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只要認同台灣、愛台灣,就是台灣人」,這句話看起來非常包容、非常人性,實則無意中設計的陷阱,是畫地為牢,與法制精神背道而馳。

   何謂「中華民國國民」?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可享有《中華民國憲法》與其他相關法令所保障的公民權。依《國籍法》之規定,中華民國國籍之取得以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 在《入出國及移民法》的規範中,「國民」概念包括「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以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依《護照條例》,外交部向此二類人士核發中華民國護照。

   也就是說,只要是台灣人的子女,或者歸化台灣籍,就是台灣人。無關政治立場和信仰,認同台灣還是中國,認同美國還是日本,是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所有的認同,都是思想自由的範疇。就算不認同台灣,不愛台灣,甚至支持統一,只要擁有中華民國籍,就是台灣人。如果違法犯罪,拒服兵役,不合法納稅,危害國安,那也有法律懲處,也不由行政機構來判定。換句話說,如果認同台灣就是台灣人,那在海外,有很多「認同台灣、愛台灣」的人,每天在YouTube上高呼抗中保台,煽動仇視陸配的博主也一大把,那台灣政府為何沒有給他們入籍的權利呢?反而,不管是方方,郁慕明還是黃安,你再討厭他們,從法律上,他們就是台灣人,慾棄而不得。啟動國家機器去剝奪剝奪一個說話難聽的人的身分,更不是民主國家的作為。

     什麼時候,台灣已經失去被討厭的勇氣了?台灣不是民主自由嗎?不是人權立國嗎?為什麼在一片喊冤之中,人人都還生怕表忠力度不夠、跪姿不夠完美呢?

     說穿了,是現在的台灣,言論空間急遽壓縮,本來廣闊、多元、複雜的現實社會議題,如今只容得下「反共」一種敘事,任何討論都必須放在這個前提之下。在亞亞事件後,陸委會等官方出來滅火,說統一和獨立都是言論自由,可是現實上反共以外的言論空間幾乎沒有。而這發生在言論自由多年,並以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台灣,實在諷刺。

 

 

作者為專欄作家

 

●投稿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