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斌》賴總統洗滌人心十講,挑戰人民認知(奔騰思潮)

照片為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賴清德總統上週宣布,應民間團體之邀展開「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演說,分別向國人論述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均衡臺灣十項主題,由於宣布時間在中選會公布罷免投票日期的次日,不免讓人揣想,總統是藉向國人宣揚治國理念,而隱藏、無法明說的行動或口號,是為「佛地魔」助威,即為「大罷免大成功」,顯然地,總統的「大登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總統府強調,總統上任以來,對外深化臺灣與世界連結,對內希望團結國人、朝野、國家,共同面對外來威脅;宣講為受民間邀請,並非特意選擇時間點。
        確實,總統首講:「國家」,是延續上任所宣示要做的三件事:國家重建、社會改造以及洗滌人心,在朝野對立、國際局勢動盪之際,賴總統並未忘記「初衷」,只是,首講是中華民國國家歷史的重建,卻連「借殼上市」都不想,不僅抹滅中華民國歷史原貌與脈絡,更從地理、生物演化上刻意去除與中國大陸連結的中華文化。更高招的是,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覆巢之下無完卵」開頭,企圖營造在人之常情、愛國的氛圍中進行論述,卻是一步步「情勒」的開始。
    總統以「國家」的大框架,再次向無論慣以使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的國人訴求:「這都是我們的名字、都一樣響亮,無論用哪一個名字稱呼,我們都是獨立的國家」,實際上只是為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臺灣任何一天」作鋪墊,恐怕也是為日後在「民主」一講中埋梗,甚至將再提「民主對抗威權」的老調,即「臺灣民主體制對抗中共威權體制」,再刷一波「抗中保臺」亡國感。
    總統對於國號使用以模糊、不夠尊重、過於簡化、過於口語的論述,無論是基於憲法,或作為一國元首的表現,皆十分失格。若一國元首不先尊重、正視自己國家的國號,等於刻意不願意讓人民理性、務實地認知,中華民國立足國際的真實處境,片面強調「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卻無法正視歷史脈絡,又如何能彰顯其會尊重所治理的國民、國土甚至軍隊?且更諷刺的是,賴總統一再呼籲中國大陸要交流對話,就要秉持對等、尊嚴,但總統先對國家歷史定位、名稱如此隨興,以欺民方式過度訴諸人民國族情緒,又如何可能得到大陸方面的尊重?
    若賴總統可以粗暴、簡略地認為「無論用哪一個名字稱呼,我們都是獨立的國家」,那麼,試問賴清德總統,是否可以接受在國際上被其他國家、國際組織,甚至國家代表隊成員以「賴神」、「賴功德」稱之?這樣的例子十分荒謬!但我們都知道在指涉的對象,就是「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先生」,即是一位「獨立的國家的總統」、「獨立個體」,而且是男性、人類,非真正的神!依此「用哪個名字都可以」的邏輯,人民又何須有正式的名字在身分證等證件上證明自己的身分?
    因此,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與其被批評是為大罷免添柴火,不如可以直說是「洗滌人心十講」,還可以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常識革命」做對照,同樣都在自己的邏輯世界裡打轉,唯我獨尊,卻也可悲地驗證了,歷史是贏家所寫的。
    當賴總統片面以國安簡報之名,無法以開放的心態與民眾黨、國民黨暢談國家所面對的民生、經濟、國際挑戰等各種問題,錯失朝野和解契機後,總統表達「可惜」,接著卻啟動「團結國家十講」。總統府發言人稱,總統要「直面臺灣社會、傾聽國人聲音、最大團結國家」,但相對於南韓總統李在明說到做到,近日與在野黨直接面對面餐會、對話,賴總統則僅藉職務、權力之便,向特定團體宣講,卻無法真正與人民對話,又何來傾聽?對人民與在野黨而言,才是真正的「可惜」!
    所以,最終問題回到在野黨、國民黨的論述,敢直球對決賴總統的國家定位與各種自說自話、顛倒是非的論述嗎?敢不敢趁此機會重新論述自己的問政定位與對國家的理念?還是僅自限、自願在「惡罷」泥淖,喊著不對等的對決而已?以及,無論是否能參與投票的人民,願不願意趁此時,國際局勢動盪的時代,真切認知,我們都不是局外人,「能改變人心的關鍵因素,總是真相」(出自韓劇《揭密最前線》),而真相,並不局限於看「Truth Social」或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網紅、意見領袖的言論,最終的資訊識讀,挑戰的是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雖然「大罷免」在即,但別讓自己認知真相的能力,也「罷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