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若梅》您可能誤解的歷史:「貍貓換太子」大揭密(奔騰思潮)

照片為《全圖貍貓換太子演義》,取自中國文化研究院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說到「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包青天,那可真是無人不知。「包青天」包拯是北宋仁宗時期名臣,素來以公正嚴明、伸張正義著稱,正是因為形象鮮明,明、清兩朝的說書人和小說《七俠五義》便移花接木,讓包拯審理一樁奇案《貍貓換太子》,內容卻顛倒是非,純屬虛構,甚至把北宋一位賢后形塑成十惡不赦,這位被扭曲人設的劉太后劉娥,為何陷入這樁冤假錯案?
    《貍貓換太子》故事裡的劉娥是宋真宗皇后,因為始終無子,就謀害李宸妃所生的兒子,命令內侍郭槐用一隻剝了皮的貍貓替換皇子,再將嬰兒交給宮女寇珠帶到宮外謀害,但是忠心的寇珠把孩子交給另一位內侍陳琳,寇珠寧願遭受刑求也不肯吐露實情,其實小皇子已被安全送到八賢王府中撫養,三年後又被帶回皇宮立為太子。至於李宸妃因為生下怪胎而被打入冷宮,劉皇后還火燒冷宮企圖致人於死,李宸妃僥倖逃脫卻不幸雙目失明。
    宋真宗駕崩後,小皇子趙禎即位為宋仁宗,他始終把劉皇后當成生母,直到包拯訪視民間時巧遇李宸妃,終於使得真相大白,宋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圓,劉皇后和郭槐認罪伏誅,於是大快人心。
    如此膾炙人口的情節,其實只有「人名」是符合歷史:宋真宗趙恆的皇后確實是劉娥,她出身卑微,早年曾是趙恆府裡的侍妾,因為無法得到皇族認可,趙恆把她藏在部下家裡。劉娥不願以色事人,這十多年期間她飽覽群書,增進自己的修為,直到西元997年趙恆即位,劉娥才被接入皇宮。她待人誠懇,恪守宮規,和郭皇后、楊淑妃等妃嬪相處和睦。1012年郭皇后病逝,劉娥被封為皇后,除了陪伴宋真宗,她也協助皇帝處理軍國政務,從未有過僭越非分的行為。
    很遺憾的是劉娥無法誕育皇嗣,她讓身邊的宮女李氏侍奉皇帝而受孕,生下皇子趙禎便由劉娥撫養,李氏後來又生下一女夭折,在宮裡的位份低下,所以不敢與劉皇后爭搶兒子;劉皇后將趙禎視如已出,悉心養育和教育,培養他成為一代明君。
    1022年宋真宗駕崩,13歲的趙禎即位為宋仁宗,劉娥成為太后開始垂簾聽政,直到1033年病逝。根據蘇軾的說法,這段期間「民不知兵,富而教之」,《宋史》也稱此時是「天下晏然」,可見劉太后運籌帷幄,穩定政局,以至於國泰民安。
劉太后被後世讚譽:「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意思是她有呂后和武則天的政治智慧,卻不似她們陰狠毒辣,企圖奪權篡位。劉太后開放武科舉選拔武將,重用年輕有為的社會賢達,例如范仲淹,她還發行了歷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對商業流通、經貿發展極具貢獻。
     劉娥自知不是宋仁宗的生母,她暗中照顧皇帝的母親李氏,包括為李氏的弟弟張羅工作和生活,1032年李氏病重,劉太后下令將她封為李宸妃,並以皇太后的禮儀入殮下葬。第二年劉太后病逝,仁宗的叔父燕王立刻挑撥離間,揭露皇帝的身世秘密,還杜撰劉太后謀殺了李氏。當時宋仁宗大怒,準備對劉太后抄家滅族,但是當他拜謁生母暫厝的洪福院時,發現一切都是謠言,李氏的大體被水銀保存完好,身穿太后服飾,表情安詳。宋仁宗大哭說道:「人言豈可盡信?」李氏雖是生母,劉太后卻是「撫視甚至」的大娘娘。
    後人不苟同女性干政和奪人之子的作為,更為了凸顯包拯剛直,劉太后劉娥竟然被抹黑。「母后稱制,内外肅然,紀綱具舉」,這才是歷史真相。

 


作者為作家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