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明》政府公文暗網拍賣 台灣資安危機

照片為外交部官網截圖

【聚傳媒「明」理專欄】  台灣公文驚傳出現在暗網黑市公開兜售,這類機密文件遭到外流已經耐人尋味,總統賴清德原訂八月前往中南美洲並想過境美國,還以「近期暫無海外訪問安排」回應外界,如今傳出可能因為一紙公文外洩惹怒川普而最終告吹。

這紙公文內容疑似民主基金會要求民進黨資助,這是川普上任立即大砍預算的非政府組織,如今私下向台灣政府私下募款,難道才是賴清德吃閉門羹的導火線?這起事件卻已突顯台灣在內政治理的根本問題,賴政府無法守住資安邊界,尤其是在過境他國的敏感時刻,出現這類刻意阻絕的爆料攻擊。這場「暗網風暴」不僅考驗政府的應變能力,也曝露出台灣的資安危機。

機密文件流入暗網 治理破口

民進黨政府再度因資安風暴而產生執政危機,先前已經傳出多份電子公文在暗網兜售,舉凡從外交行程、簽證安排再到邦交國往來等高度敏感資料,雖然初步比對確認部分文件屬於例行業務,如果涉及對外援助或國際組織資金流向,便足以撼動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甚至影響整體外交談判籌碼。

這起公文外流與賴清德過境美國受阻幾乎同時發生,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隱性關聯,如果過境受挫只是單純利益考量,尚可解釋為美國對於國際現實所迫;但若與公文外流有直接牽連,代表台灣內部資訊管理漏洞,已經演變成足以衝擊國際安全的重大危機,成為輿論高度的關注焦點。

暗網交易 敏感資料的黑市價值

外交部長林佳龍在第一時間指示成立調查小組,誓言揪出行政內鬼,依舊未能遏止暗網銷售政府公文亂象叢生,在全球暗網市場中,行政公文並非首次現身,對於駭客與情報商而言,這類文件不單只是數位檔案,而是帶有「政治價值」的特殊商品。以往國際案例當中,歐洲、印度以及烏克蘭等國家,皆曾發生外交電報或軍事部署外流,傳出是以數百美元至數千美元不等的價格出售,買家充斥黑客組織、情報單位甚至是敵對國家。

台灣此次流出的行政文件,據傳內容涉及民主基金會與執政黨的資金流動,這類資訊可成為對手政黨的攻擊武器,甚至淪為外部勢力操控台美關係的籌碼。暗網黑市的遊戲規則在於「資訊貨幣」,價值並不在於檔案真偽,而在於「可被利用」程度,只要能夠引發外界揣測,哪怕僅有百分之一真實,也足以製造政治風暴。

台灣資安隱憂 數位破口再現

賴清德企圖過境美國受阻,已讓台灣社會普遍認為美國對台關係鬆動,表面上,美國共和黨選擇集體沉默,民主黨僅有零星聲援,顯示「台灣牌」在美國政壇的熱度逐漸失溫。然而,若將暗網公文風暴納入觀察,不難發現另一層結構性問題,當台灣無法確保自身資訊安全,川普是否仍願意無條件信任?

台灣長期依賴「過境手法」作為對美互動的重要象徵,這種華而不實的表面做法,過去雖在形式上維持關係,如今卻因資安漏洞而陷入全新困境。當川普懷疑賴政府內部有意或無意釋放機密資訊,甚至可能用作政治交易,台美之間的信任基礎勢必遭受侵蝕。另外,外交文件一旦與政黨資金或國際基金牽扯,將使對美關係蒙上兩邊押注的投機色彩,此種因資訊外洩導致「誤判風險」,恐將動搖台灣自身的戰略地位。

從賴清德過境受阻,到政府公文流入暗網,兩起看似不同事件,實則可能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台灣內部資訊安全正面臨嚴峻挑戰。當暗網黑市將政府公文視為特殊商品,當政黨角力將資訊外洩當作籌碼,台灣若不能及時補強資安漏洞,內部公文淪為上網拍賣,都可能衍生為政治危機。台灣不只需要一套穩健的外交戰略,更需要一套能夠抵禦暗網衝擊的行政體系,一旦政府內部出現內鬼,都可能因外流公文而遭到鎖定。這些案例提醒我們,暗網不僅是駭客牟利的平台,更可能成為國際政治角力的戰場。

 

 

 

作者為專欄採訪作家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