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蕭美琴副總統臉書
【聚傳媒李宗衡專欄】政治,若只是讓人乖乖坐好、點頭如搗蒜,那不叫政治,那叫馴獸秀。真正的政治,該讓人站起來、開口說話、敢於懷疑、敢於對權力說「不」。
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社會契約論》中說過:「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像是一記警鐘,提醒所有政權:政治的起點,不是統治,而是解放。若政府的存在只是讓人民更順從,那不叫社會契約,而叫馴化契約。真正的政治,應該讓公民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能夠參與、質疑、創造,而非單純被管理。
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也指出,政治的本質是「行動」(Action),是在公共領域中彼此相遇、對話、共構世界。當政治被簡化為行政命令、黨意統御與媒體操控,那自由的空間就被吞噬,公民變成齒輪,社會只剩效率,沒有靈魂。
被文明統治是幸福的,因為你即便處在天堂,也可以罵他是地獄;被野蠻統治是不幸的,因為你即便處在地獄,也要誇他是天堂。當誇讚的聲量不夠大,連沉默也是有罪的。這時候,社會只能出現一種聲音——那就是謊言。
這段話,正是當代政治的X光片。當權者若以穩定為名要求齊聲高唱讚歌,當輿論被馴化成掌聲,政治便失去了靈魂。真正的文明,不在於GDP的增長,而在於人民能否批評權力而不必恐懼;那個你不敢批評的人,就是控制你的人。
看看近月的新聞,這道界線正不斷被測試。副總統蕭美琴赴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呼籲民主國家團結對抗威權滲透,這是一場自由的覺醒;但同時,北京當局卻開出懸賞,通緝台灣心理作戰單位人員,指控其「分裂國家」;這就是馴服邏輯的延伸,要的是臣服,不是對話。
再看香港,四名與台灣民間團體有關的香港人士,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這座曾經的亞洲自由之都,如今變成了警察的樂園、思想的牢籠。自由成為禁語,誠實成為風險。
即使在台灣內部,政治也面臨同樣的抉擇。民進黨政府以「國安」為名,針對中國身分證持有者進行調查,引發社會對「安全與自由」界線的辯論。保護國家是必要的,但若權力過度延伸到思想與身分審查,民主就會被自己的恐懼吞噬。
英國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曾說,自由的價值不在於無限放任,而在於「能免於恐懼地表達異議」。當批評變成危險,讚美成為義務,那就不是自由,而是馴服的假面。
政治若真有尊嚴,應該是喚醒人們的尊嚴;讓人敢於發聲,而非逼人閉嘴。因為當人民學會沉默,權力便學會無限。馴服是統治的安眠藥,自由才是政治的真心話,權力應該關在籠子裡。
馴服,讓人沉睡;自由,讓人甦醒。政治的存在,應該是為了那場集體的甦醒——讓人民成為公民,讓權力接受質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覺醒、不馴服,政治才得與之自由齊飛。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