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勵志演說家為期許 鈕則勳的演說之道

圖/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

 【記者黃琮賀獨家報導】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也是i-Media愛傳媒首席諮詢顧問的鈕則勳教授以勵志演說家作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研究所時期他就開始活躍於演講舞台,超過3千6百多場的演講經歷,鈕則勳從中獲得滿滿收穫,細數每一場演講,他說都是一段美好且充滿正能量的回憶,演講中和聽眾互相交流,彼此腦力激盪,除了相互解惑外,也共同成長,演說讓鈕則勳老師能在自我的專業領域自在倘佯,勵志演說家是他的自我期許,希望能透過自身的努力及專業為更多聽眾帶來滿滿的正向能量。

圖/鈕則勳與聽眾良好互動

 談起好的演說所具備的條件,鈕則勳提到除了在事前準備下足苦功外,演說過程中也要能充分表達自我對演說議題的專業及獨到見解,鈕則勳進一步提到:「需具備R.A.C.E幾項分析項目來做評判。」

 「R.A.C.E這幾個英文單字分別是Research搜集資料, Aim目標設定, Communication溝通表達和Evaluation效果評估的縮寫,對於我每一場演講的執行及事前準備,我都會依照這幾個項目去做執行並且事後評估自己的演講是否有達到預期效果。」

 鈕則勳提到搜集資料是一位演說家在事前所要做的準備功課,除了議題的資料整理外,更重要的是對於每個場次的聽眾背景要有所了解,並針對需求做客製化的資料更新;而在目標設定上他則是會觀察自己在演講中所準備的資料及自我專業是否能符合聽眾需求,解決問題外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我會觀察聽眾是不是笑得很開心,我希望自己在演講過程中充分展現專業,但是散發出來的感覺是和聽眾沒有距離的,對於演講我不會把它當成是一種上對下的教導,我希望這場演講是一種相互分享,我分享我的看法,聽眾分享他的實務經驗,我們彼此腦力激盪,這中間是會產生有趣且相互成長的火花。」

 在溝通表達方面,鈕則勳認為好的演講者要有資料彙整的能力,並透過簡單明瞭的訊息建構模式論述自我見解,傳遞的資訊不是高不可攀的學究理論,它是大眾能深刻理解的經驗分享及交流;談起最後的效果評估項目,鈕則勳則提到自己對於演講這份工作的心態。

 「演講對我來說是一份工作沒錯,但是心態上我會有所調適,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每次的演講中,不是只有我分享我的見解,聽眾給予我的回饋往往超乎我的預期,我不但更深刻體會到議題不同面向的解讀外,在專業知識上也有所收穫,簡單來說,我的演講功力及專業度在每一場演講中都因為相互學習能更上層樓。」

圖/鈕則勳演講內容生動有趣

 對於自我的演講評估,鈕則勳一再強調他會觀察整場演講的情緒氛圍,第一點從聽眾的眼神、表情看看有沒有笑容;第二點看看笑聲是否震耳欲聾;第三點則是在演講後的事後回饋與經驗交流中是否熱絡來做他最後的效果評估。

 「我的演講除了專業見解的交流,也希望傳達正向及樂觀的氛圍給聽眾,有很多次在演說時間過後,還有許多聽眾積極的向我詢問相關議題;我也曾被加入聽眾及與會長官們的私人群組,除了專業意見交流外,他們也把你當成朋友,這樣的回饋及與聽眾的友好互動對我來說,不但暖心更給予我肯定的信心。」

 演說立基於溝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它,許多知名人士在公開發言中往往因為失言而引起大眾負面反彈,造成風波,在溝通技巧上,鈕則勳老師提到自己的看法。

 「溝通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要站在對方立場去設想,具備同理心在溝通技巧上是很重要的基礎,另外,在處理政治、性別、宗教等敏感議題時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要謹慎言詞,能替對方多加設想自然不會說出傷人言語,對於我而言,在溝通上也盡量以正向用語去做交流,提高雙方的溝通情境,讓彼此意見能友善傳達給對方。」

圖/勵志演說家鈕則勳

 鈕則勳提到,「勵志演說家」的期許促使他在自我專業及演說內容上都朝向正向及樂觀的態度,他樂於與聽眾分享自我見解,也誠心與聽眾交流學習,演說是鈕則勳的專業領域,希望藉由溝通表達,讓他正向的能量為聽眾解決問題、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