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程金蘭/時間是用來做事的,不是用來解釋的

  這是一個高雄鹽埕的故事:

  「時間是用來做事的
  不是用來解釋的
  如果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
  就是努力專注去做」

  高雄課程督學廖俞雲的時間轉速跟別人不一樣,她好似張大眼睛的黑馬,拼命往前衝,衝出一個高雄教育界草根勃發的力量,我走到現場看見一個二個三個四個然後看見是「群馬」一群人熱情飛奔翻攪在地教育的能量。

  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離職的這最後一天,我南下高雄,高雄教育局長在官方資訊的登錄是「待補」中,市長被罷免政務官依法跟著下台。但是市政政務和教育業務提供學校、老師和學生更多可能發展智能才學的「高雄教育節」賦能培力工作並未暫停,依序積極進行。

  高雄有個「教育節」,第一年是「看見老師的好」、第二年是「真功夫」、第三年是「好學校」,今年是第四年「志於學」,這過去三年的重點在老師在學校,今年回歸到學生,碰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手忙腳亂,實體轉換線上線下,接著又碰上罷韓動盪。

  今年「志於學」從5月4日要持續進行到6月21日,不料卻遭遇罷韓事件的亂流,高雄課程督學廖俞雲日前來電台談常年大學高教高高在上,而高國中小國教低頭耕耘,兩端楚河漢界各自為陣。但這現象被108課綱打破,大學端選才評量尺規不再是基測和指考等課業考試分數,開始要理解高中高職端的授課。

  因此高雄課督廖俞雲透過高高屏和嘉南地區課督協助,以及南部大學招生中心的窗口去聯繫搭橋,去邀請大學教授從大學研究室辦公室走到高中教室聽學生「說課」、去看老師「觀課」然後交流「議課」,二週內出乎意料地邀約122位教授走入高中職校觀摩,開始互相理解、開啟南部知識圈生態平台,同時奠基打造在地學生培力在地人才,進而連結產學合作,達到在地工作在地生活的環境。

  「我高職我驕傲,我的未來我創造」這是一個高中轉高職的學生對著國中學弟妹們的喊話。這是高雄「我的簡報力決賽」當中的一個現身說法的動人故事和美麗風景。

  這個16歲女生用她的自我探索經驗告訴社會,她高中唸一年後轉學高職,學習電腦程式資訊管理唸得有滋有味,她大聲呼喊「我高職我驕傲我未來我創造」翻轉社會考不上高中才唸高職的偏差價值觀。

  高雄教育節「志於學」發想活動在高中師生設計「說課」表達,在高職師生是「簡報力」的綜合能力培訓和舞台展現。高雄課督團邀約百萬知識型網紅Youtuber來教高中生一分鐘吸睛術,讓高中生能迅速面向現場家長提問,即問即答,一分鐘回覆社會大眾現代校園,在有智慧型手機有Google大神下的新課綱啟發式探索的學習模態。

  高職端則是邀請台大教授葉丙成、故事人洪震宇和聲音訓練老師羅鴻鈞南下對師生授課,然後舉辦第一屆「我專業我定義」簡報力大賽,全市96隊高職生報名參加,圈選30隊後再淘汰成16隊,然後在6月12日下午邀請國中畢業生現場和線上觀賞並參與票選於高雄市立總圖書館大會堂進行高規格決賽。

  廖俞雲原本是高雄商職主任職轉換跑道到課程督學職務,從一個學校的經營視野,到教育圈場域開始舉辦「高雄教育節」面向教育局、教育部長官體制、高國中國小學校校際的橫向縱向,再突破到高教的大學,同時還有社會社群以及家長等教育政策的推廣落實。

  她行動力像裝置金頂電池般既要師培還要自學又要策劃創意專案,她的人生在時間不夠用,行事曆滿滿的壓力下不斷堆積木,idea仍然持續源源不絕,身旁共備課程共同燒腦的朋友跟著努力去一塊塊積木一個個慢慢堆疊到現在的高度,看似人前顯貴但少有人看到汗水淚水壓力。

  高雄教育節年年更新發想創意,課督們超時超力的熱情付出舉辦高雄在地培力賦能活動,還好有在地人挺在地的凝聚力相挺。

  雖然教育局長待補中,但是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曾經是前任高雄市教育局長,沒有官場搵豆油沾一下就走,全程參與高職簡報力決賽活動,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務長謝淑玲和高雄科技大學工學院副院長余志成以及高雄市副局長陳佩汝也都全程參與活動。

  廖俞雲是從小出生長大的鹽埕區在地人,她彰化師範大學畢業後就回高雄教書至今。我們追隨她行走鹽埕街頭,跟著她手指東話西的目不暇給的向左右看去,然後耳朵也聽著她介紹高雄港崛江的在地過往典故。

  腳步一刻不停歇地隨著她那如歌行板的愛鄉愛里的鞭辟入裡的口說導覽,鑽巷入弄寒暄,然後隨興入坐小吃飲食大快朵頤,我們嚐著感動著她舉手投足,那心那信念紮根教育的樹,是熱情、是愛、也是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的歲月。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