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程富陽》從「以巴戰爭」蠡探台灣在兩岸安全的正確選擇!~臺灣2024總統觀察系列九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112年10月7日清晨,自2007年起即掌控著巴勒斯坦國治理加薩走廊(Gaza Strip)這塊彈丸之地的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突然對以色列主動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阿薩克洪水」恐怖突襲,死亡人數隨著每天報導的變化而遞增上千,並有逾150名平民被其擄為人質。
        而以色列也隨即在隔日由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緊急宣佈,全國進入戰爭狀態,除動員國內外近40萬後備軍人外,並立即派遣10萬部隊分赴各戰線,連日來對加薩地區執行所謂「鐵劍行動」的針對性、無差別目標空襲反擊,並對當地實施「斷水、斷電、斷糧」的全面封鎖,已造成加薩走廊地區死傷枕藉,滿目瘡痍,加薩幾乎一夕變成人滿為患的大型「停屍間」,以色列地面部隊攻擊更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雖說哈瑪斯組織在軍事上雖趨絕對劣勢,死傷趨萬,但卻全力抵抗,並無退縮,此舉已引起廣大穆斯林國家的同情與關注,紛紛對以色列施予譴責,此區戰況已猶若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波波愈演愈烈慘無人道的報復行動,已使加薩地區形同殺戮戰場,而美國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福特號」打擊群更航向東地中海,阻止企圖介入的阿拉伯國家,儼然正加速催化一場鋪天蓋地襲來的中東大戰。       
         眾所皆知,無論是以色列的猶太教,西方的基督教,抑或是起於7世紀回教的阿拉伯人,他們的祖先,可都是同源於西元前2千年的祖先亞伯拉罕。因此,就歷史而論,「以阿」或「以巴」,可說都是流著幾千年同樣宗親的血液。
        但自從公元70年,住在這裡的以色人,因反抗羅馬帝國而被羅馬派提多將軍毀城滅國,從此被迫遠走他鄉,浪跡天涯;而羅馬帝國更索性把這塊土地,命名為當時同住這區域,長期本就與以色列有爭執的非利士人為「巴勒斯坦國」(the State of Palestine),讓以色列徹底亡國。哪知經過了第一、二次大戰後,這個被滅國兩千年的以色列,卻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下,又回到當年被滅驅之所。
         回顧二戰後的聯合國,在1947年11月通過了一項「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 」,提出了「兩國分治」議案,但巴勒斯坦人並不買帳,惟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逕自宣布獨立。從此,遂開啟了中東迄今近70年的血腥衝突;尤其1967年的「六日戰爭」,阿拉伯聯軍戰敗,喪失了原屬約旦的「東耶路薩冷」,讓阿拉伯國家失去整座聖城,而視為整個阿拉伯民族的奇恥大辱,亦是中東目前無法回歸和平談判的主因。
       「六日戰爭」雖在美國支持下,由以色列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但卻一舉讓敘利亞「戈登高地」,約旦包括東耶路撒冷的約旦河西岸國土,及埃及的「西奈半島」一俱淪陷,頓使「以阿關係」惡劣激化,1968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登高倡議,以「恐怖主義」對抗西方國家,係為今日哈瑪斯組織所承襲對以色列的對抗模式。
          只要稍微關心20世紀那個處於飛揚跋扈80年代的國際關係,都一定對1974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竟敢於攜槍在聯合國公開發表了那句讓世人印象深刻的話:「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他那悚動的身影與堅定的語調,似乎代表著在邪惡暴力下,仍存著一顆冀盼和平的心。
          阿拉法特那種民族自我救贖的信念,迄今仍迴盪在今日國際恐怖主義的靈魂之中,也是哈瑪斯組織對抗以色列的中心信仰。但其手上的橄欖枝,到底還是滑落了,只要看以色列自2007年以來,以圍籬牆對加薩地區執行的各項管制,就知這個被稱為「世界最大的監獄」,遲早會用最恐怖的手段來爭取他們所失去的一切。
         我們不妨再回顧1978年,當時為配合美國卡特總統的和解戰略(Reconciliation strategy),以色列不得不吐出了「西奈半島」,以爭取中東暫時的和平;至於亞洲,美國更採取犧牲中華民國權益,於1979年跟中共建交;從此,臺灣只能改以「防衛作戰」作為軍事戰略;基此,若是猶冀望美國在兩岸衝突中,能秉持一貫支持台灣的政策,只能說是昧於歷史的事實。
         事實上,從美國的前總統川普到現今的拜登,都只是因中共崛起對美國造成威脅,而階段性選擇企圖改變其長期以來,一貫實施「一個中國」的政策,而不惜以兩岸衝突為代價,來迫使中共就範於美國經濟與軍事的「圍堵戰略」部署;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台灣仍只是美國欲遲緩與壓制中共崛起的「誘餌」而已,並非如以色列,是美國真正必全力支援的中東代理人。
         因此,台灣若如目前執政的民進黨,仍採取一邊倒傾向美國的蹺蹺板政策,而欲以「反中救台」為自我救贖的目標,則終淪為美國平時提款機,戰時絞肉機的困境;但如若選擇昔日國民黨主政時「親美和中」的穩定美中台三角關係,並恢復以「九二共識」重新啟動兩岸的交流模式,則進可各為兩岸爭取主導「一中」的緩衝時間,以圖兩岸和平共存氛圍,退則可避免讓美國將台灣推入兩岸衝突的博弈旋渦,不致讓台灣淪為殘酷的戰爭墳場。
         觀察以、巴間毫無人性的戰爭手段,及窺視當下兩岸和平驟變的情勢,我們不禁懷想1千8百年前,三國曹操在《觀滄海》中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志向。今日,台灣若能借「以巴衝突」歷史,來蠡探目前兩岸「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局勢;並遐觀國際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棋盤,以透視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時勢運行;最終,贏得曹氏那欣嘆一聲「幸甚至哉!」的歷史機遇,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只不知,台灣2千3百萬的人民,能否看透這齣千年「以巴衝突」其中的歷史哭泣光影,從而在2024年的總統選舉中,明智抉擇一至當的政黨,來為台灣全民的安全福祉而發聲?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照片來源:以巴衝突維基百科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