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我思,故我不在青島東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楊秉儒專欄】聽說他們想把524的大型就業博覽會兼求偶聯誼會定名為「青鳥行動」?「青鳥」的英文是”Bluebird” ,如果翻成閩南語的話⋯⋯,嗯,算了,他們高興就好。反正這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依據主辦單位宣稱,524「青鳥行動」的人數超過10萬人,先不說我們用ChatGPT實測空拍圖統計,現場人數大約在2.5萬人至3萬人左右;就算真的超過10萬人好了,我們是代議制度,每位立法委員的得票數都代表背後的支持者,這個概念應該沒錯吧?要來比人多嗎?那王鴻薇委員的105,050人,加上李彥秀委員的112,743人,再加上徐巧芯委員的89,727人,光是台北市這三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的的背後就已經代表30萬7,520人,足足是場外人數的三倍。更不用提如果加上拿到15萬票的洪孟楷委員以及其他國民黨與民眾黨當選立法委員的得票總和。從5月17日開始,一直到5月24日的「青鳥行動」,民進黨很貼切的為我們示範了刻意煽動的「少數民意」如何脅持「多數民意」。
    我們從來都沒有說民眾不能集會陳抗,集會遊行、陳情抗議是人民的權利,在《中華民國憲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都被保障;集會陳抗的目的是要表達訴求,但是要「師出有名」,並讓多數人認同,要是引起大部分人反感,最後出現反效果,這樣的行動策略就要再檢討評估。
    要知道集會遊行、陳情抗議的社會群眾運動,起因在於弱勢者的聲音無法被社會聽到,因此要動員無力無聲者站上街頭,好讓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而執政黨與政府,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的。因為所有民眾的任何意見,都可以透過行政權力,加以改善。講白了,政府握有國家權力,分配預算資源,資源要注入哪裡,政策要向哪裡傾斜,便是權力的所在;執政黨與政府握有國家最大權柄,哪裡需要上街頭?
    所謂「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做為執政黨,如果社會發生問題,無論治安、衛生、醫療、國家安全等等,最後都要由當政者來承擔責任。特別是群眾聚集抗議事件,民眾有衝突鬧事,導致社會治安問題,或影響經濟發展,要負起維護國家安全責任的,也是當政的政黨與政府。執政者期望的應該是民間團結,沒有人上街頭,社會和諧,更有利於施政。如果集會陳抗的群眾引發社會衝突,造成社會撕裂的後果,反而不利於團結,對執政者不利。國家的執政黨,不應該帶頭鬧事。如果鬧出衝突事件,最後收拾的,將是執政者本身。所以,執政黨政府應該要比誰都怕鬧事。
    但目前的情勢卻讓人訝異。反而是當家的民進黨,在帶頭鬧事。立法院擬定改革法案,規範政府官員的相關職權行使責任,需要經過黨政協商,才能交付院會。但在協商過程進行中,民進黨立委多次杯葛,等到院會召開要進行相關法案表決,則由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院會抵制,發動抗爭意圖癱瘓立法院,讓立法院失去應有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把國會信譽打垮之後,行政院就可以完全不理會立法院在野黨居多數的現實,無視國會監督,讓行政權獨大。
    以這次524「青鳥行動」的群眾動員來說,其實立法院具有充分的民意正當性,依民主原則與代議制度由立法委員們投票表決,舉世皆然。因此,再多群眾包圍也不能撼動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決議。否則,如果靠群眾動員就可以改變國會決議,那豈不變成暴民政治了?
    但是我們中華民國卻出現了這種詭異的亂象,就是由執政的民進黨,發動群眾運動,去包圍國會。
    攻占國會的劇情對我們並不陌生,2014年的「太陽花反服貿學運」佔領立法院長達23天,2019 年3月15日開始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暴動」也發生示威者攻進立法會進行破壞塗鴉的事件。但這些都是在野勢力為了推翻執政當局的立法決議而炮製的抗議行動;首先,攻擊國會是對國家主權象徵的挑戰,更是對人民集體意志的踐踏、憲政秩序的破壞,基本上就是一場叛亂,這在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發生的,在民主國家更是大忌。攻擊國會不但不可能保護民主,反而給野心者有可趁之機,如果是由執政黨或是當權政府所炮製的攻擊行動,就是這個政黨或政府準備走向獨裁的前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33年希特勒一手導演的「國會縱火案」。
    1932年11月德國國會選舉後,經歷長期政局動盪的總統興登堡希望建立穩定內閣,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雖獲總統興登堡委任為德國總理,但納粹黨並未取得多數國會議席;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在議會584席中只佔有34%的席位(196席)。他希望通過威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授權法》,授權法規定總理可以不通過議會自行制訂規章以代替法律。可是修憲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員通過才能生效,當時左翼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是議會中第二大黨,佔有20%席位(121席),第三大黨德國共產黨佔有17%席位(100席),兩黨均堅決反對通過《授權法》。因此希特勒在合法取得總理職位後,立即要求總統解散議會,定於1933年3月5日重新選舉。1933年2月27日,亦即德國國會改選前七天,發生了「國會縱火案」,希特勒將矛頭指向第三共產國際策劃,在德國引起民眾強烈的反共情緒,隨後1933年2月28日《國會縱火法令》發布,將德國共產黨列為非法政黨,納粹黨在這次國會改選竟得到43.9%選票,一舉成為國會最大黨,終於獲得議會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數贊同通過《授權法》,希特勒也因此成為德國總理。
    但希特勒還是不滿足,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總統去世,德國總統職位遺缺並沒有改選填補,希特勒違反德國當時威瑪共和國憲法,通過一項宣布總統職權暫時中止,並將該權力轉移授予總理的法案,讓自己兼任國家元首,也成為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自此,納粹德國誕生。民主制度選出希特勒,納粹德國卻是拜民主失衡所賜!從歷史教訓來看,希特勒也是民主制度所產生的,這一點並沒有錯,民主迄今仍是普世價值,但絕對的權力一旦失去制衡力量,則可能讓一個正常細胞轉向癌化,一個執政黨與政府如果取得絕對權力,不受制衡,則可能走向獨裁與專制!
    一再取得中央執政權力的民進黨,自從嚐到國會絕對多數甜頭,過去8年不斷喊出地方議會席次全壘打口號,想要權力一把抓,其他立法院在野黨立委,竟然在監督上束手無策,任憑執政黨胡作非為,祇因民進黨是國會絕對多數。而這種現象在2024年的立委選舉竟然被國民黨與民眾黨翻轉,民進黨不再是國會最大黨,而民眾黨的8席立委成了「關鍵少數」,這讓民進黨要如何安心?
    所以,524「青鳥行動」的群眾動員陳抗活動也就應運而生。但是,民進黨絕對不會傻傻地複製2014年的「太陽花反服貿學運」模式,煽動群眾佔領立法院,因為這叫當家鬧事還自己拿石頭砸自己的腳。524「青鳥行動」是製造對立,撕裂族群,激化群眾情緒,最好能讓對立的兩方群眾自己開幹,造成社會動亂才能「師出有名」。
    民進黨最喜歡用空洞的口號來簡化他們的訴求。一句「反黑箱」可以從反馬政府到今天反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法案表決,卻從不質疑過去8年罄竹難書的黑箱,從蔡英文論文、疫苗採購、雞蛋採購、綠能採購、快篩試劑採購,到國造潛艇採購,那個不是黑箱?
    一句「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卻忘了過去8年,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聽命於蔡英文個人意志,根本不給討論就強渡關山通過「不當黨產法」、「轉型正義法」、「NCC有權撤銷電視媒體證照」,請問這些法案哪個有經過朝野充分討論?
    一句「民主已死」喊得震天價響,卻忘了現在這個自詡民主的政權執政者正是民進黨自己。所以,各位是在替民主進步黨敲響喪鐘嗎?
    很多民進黨支持者現在都故意訕笑,這次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支持者都膽小如鼠,不敢跟他們在524「青鳥行動」中「決戰青島東」。不好意思,這擺明了就是一場大型求職博覽會兼求偶聯誼活動現場,我們何必去跟各位湊熱鬧?就讓各位在週五晚上好好逛大街就好啦?反正沒有黨中央的命令,你們也不敢真的衝進立法院去吃太陽餅喝啤酒。我們有腦,「我思,故我不在青島東。」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