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曾建翰專欄】一本西方觀點,由一位俄裔美籍作者和美國媒體記者合寫的新書,World on the Brink,暫譯為地緣的世界,而副標題是更為聳動的,How America Can Beat China in the Race for the 21st Century,譯文就是美國如何能在21世紀的賽局中擊敗中國。非常直白的點出中國是美國的對手(敵人),應該聯合陣營,消除中國威脅。書中的章節安排,符合西方論事的流程,簡介從清朝末年中國的情形,民國成立,中日戰爭,國共戰爭,到中共政權成立,海峽分治。很不幸,或是很有幸,臺灣躍居本書衝突主角,是衝突引爆點,也是問題核心。然後,最後兩個篇章講述如何透過經濟制裁、科技制裁,甚至隱諱的提到武力威攝中國。整本書,從論述動機,議題目的,怎麼做,然後下結論,為標準的西方論文格式。
初看本書,我當下還以為是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寫的,論述的角度好像民進黨內的某些人。當然本書作者來過臺灣,他有沒有接觸過臺灣的政治人物,我不知道。但是此論述觀點,從某一地方斷章取義的過程,倒是西方哲學的方式。這種斷章,在科學上還可以情有可原,但是在歷史政治社會議題上,會非常危險。怎麼說,幾何原本從5大公設出發,推出平面幾何的性質,暫不推究公設的真偽,這可以接受。一些科學文章,先假定某些情形存在,然後推論一些事情,這可接受。但是歷史事件,在這種斷章假設下,寫出的文章,就會讓人覺得不服氣,因為前因取用不夠而得出的後論,不是事實真相。這與數學或科學的論證截然不同。因為數理上於公設後的推理論證是嚴謹的,除公設的論點外是可以反覆辯證,實驗結果是可以複製的。可是放到人文歷史的研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驗證或複製同樣結果,當然許多人可以不服氣某種立論推理。書中提到的清末,沒有有點出西方殖民帝國主義擴張的源頭,沒有點出西方從18世紀開始的強大,接著而來對亞洲,特別是中國的侵略,造成中國的苦難。沒有檢討過去,反而一味指責中國近50年來盜取西方技術變的強大,應該遏止。書中既然提到清末中國革命,我們來簡單回顧這段歷史,看看為何中國現在為什麼會如此積極追趕西方。我們將時間再往前推到清朝康熙年間,按本書對晶片發展、電通資訊的重視,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好了。
牛頓(1643-1727)與康熙帝(1654-1722)是同一時期的人物,當我們看什麼清宮劇,康熙王朝,什麼九王奪嫡,約是西方歐洲牛頓、萊布尼茲創建微積分之時。微積分在理工科學上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講,近代物理學家費曼誇張的說,微積分是上帝的語言。相對照看,此時的中國,數學的程度已經明顯落後。從1680年算,到數學家高斯死的1855年止,這標示西方科學相較於中國或其他地區,進入到一個超強的時代。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曾建翰》美國打敗中國?從科技史與偏見評論西方新書(2/2)
作者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