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川普讓中國再次偉大?(奔騰思潮)

照片為美國白宮官方肖像照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最近,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等西方輿論頻頻出現「川普讓中國再次偉大」的觀點。然而,美國總統為什麼要讓中國再次偉大?表面上看似矛盾,實則一方面是基於對美國現有政策邏輯與結果的觀察,另一方面更可能是跨越美國內政治的驢象差異。因為夾在川普1.0與川普2.0中間的拜登總統,也都對此有所貢獻。
    對於支持民主黨的美國媒體,和對川普政府持批評立場的外國媒體來說,川普的「美國優先」導致全球領導力真空。他推行單邊主義,退出多邊協議(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削減對外援助(如終止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獨立運作,並質疑盟友體系的存在必要。這種戰略收縮使美國軟實力受損,反觀中國透過金磚、上合、「一帶一路」倡議、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國際機制填補空白,提升經濟影響力與規則制定權。例如在非洲的明顯例子:美國對非洲援助效率受質疑,而中國以基礎建設投資深化區域合作,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川普1.0與拜登總統延續的對中國實施額外進口關稅,讓中國大幅減低對美貿易依賴,增加東盟、歐盟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比重。川普2.0更進一步對全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多國的反制措施。顯然川普高估了美國自身的市場地位與貿易實力。2023年全球145個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對美貿易額(美中關稅戰開始的2018年爲139個)。並且,中國占全球製造業中間品出口的份額持續攀升,美國新一輪高關稅無疑將使「鑲嵌式依賴」,即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樞紐地位更加強化。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也加速中國自主創新,而這可不僅是歸功於川普,更包括拜登任內的各項法案與行政命令。例如半導體晶片禁令、制裁華爲等企業。實施對華科技脫鉤,本意是阻止並抑制中國產業升級,卻迫使中國加大研發投入,促成大陸半導體國產化率從2019年15%升至2024年25%。而華爲在鴻蒙作業系統與7納米晶片技術的突破,也印證「卡脖子」反促成中國的技術攻關。並且,作為反制手段,中國藉機強化稀土產業鏈主導權。川普政府爲獲取稀土資源,不得不在貿易協議中被迫接受陸方的「磁鐵與稀土供應」條款,暴露美國供應鏈脆弱性。
    川普政府最新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也被反對的民主黨人士認為「讓中國更加偉大」,尤其是反映在清潔能源政策的大幅倒退。法案終止電動汽車稅收抵免(7500美元),限制風能、太陽能稅收優惠,並取消核電支持。這與拜登政府的《削減通脹法案》形成鮮明對比,直接導致美國綠色產業競爭力下降,從而使中國新能源優勢擴大。2024年中國光伏組件佔全球產能80%,電動車銷量佔全球60%,真空的美國新能源政策,將拱手爲中國技術出口創造市場。這也造成了全球氣候領導權轉移,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等傳統美國盟友轉向與中國合作清潔能源項目。
    因此,從貿易、科技、能源等各個領域,美國的諸多戰略錯誤都直接間接「讓中國更加偉大」。這不僅是川普一人之功,而是美國兩黨的共業,是中美競爭實質上彼消此長的結果。天亮不是因為雞叫,民主黨指責「川普讓中國再次偉大」,同樣有因果倒置之嫌。歸根究底,正是中國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科技自主等領域逐漸顯露的競爭優勢,凸顯美國霸權衰退的無奈。對外霸權衰退的無奈,加上對內治理的無心,促使選民偏愛「美國優先」的退縮政策,從而推使川普2.0回歸。
    換言之,真正關注地緣政治競爭力的美國朝野兩黨必須體認,與其說是「川普讓中國再次偉大」,不如說是「中國再次偉大讓川普重返執政」。如果美國不徹底檢討無效率的體制、利益輸送偏幫軍工、醫療、科技資本寡頭、多數普通美國人無法享受經濟果實的問題,未來上臺的總統可能比川普更退縮、更因循、更保守、更對全球領導力不感興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