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斌》劍與劍鞘的結合:對內與對外,最可靠的安全是毋須動武的和平(奔騰思潮)

照片為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雖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但賴總統上任一年多,卻反其道而行,有意將對中國大陸的「戰狼」態度延伸至內政問題,不僅凡事甩鍋給在野黨與異己,還無端為其「扣紅帽」,卻未見真正要解決諸多內政、關稅與匯率等嚴峻議題。冠冕堂皇將自定義的「更大的民主」綁在畸形的「大罷免」制度上,激化內部對立。
    正如總統在「團結十講」的第二講「團結」呼籲:認同臺灣者護臺、認同中華民國者反共,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不護臺的不是真的「臺灣派」。看似要「打掉」人民彼此間意識形態的籓籬,實則如日前將中國(大陸)稱「境外敵對勢力」的效果,透過將劍峰指向大陸,催化人民對大陸的仇恨,並為與其體制做出對比,強化我民主制度的優勝,扭曲民主制度說:「透過一次次選舉、罷免,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意志」,甚至在「三講」的「憲政體制」以釋字第499號為例,認為「議會政治、民主政治的議會多數界限,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但細想總統說話用意,其言論不僅矛盾,更將話只講了一半。
    其中「打掉雜質」的爭議,總統府發言人後續稱,總統是以打鐵鑄劍為例,要用民主淬鍊出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淬鍊出國家團結的力量。若總統認為民主如鑄劍,那另外一半,總統未完成的論述應該是:劍也象徵權力,而在野的制衡與監督要如「劍鞘」般存在,才是完整的民主;但荒謬的事實是,總統卻將「民主」、「團結國家」與「抗共」,變成針對政敵的武器,要「打掉」異己,造成寒蟬效應,使人民感到恐懼。
    賴總統驚悚的演說不免令人聯想到,美國於六月十四舉行閱兵,川普總統曾撂話說,當天若有抗議者,將會面臨非常強大的武力!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薇葛騰對川普的行徑做出評論:「看,川普就是個惡霸,惡霸和獨裁者會做的就是製造恐懼,因為他們想用霸凌式言語,讓你閉嘴,保持沉默」。川普以粗暴的言行對抗「NO KINGS」遊行者,欲以「MAGA」團結國內,實際是打壓異己,與賴總統以「民主自由」、「團結」與「愛臺灣」,宛若正催化「MTGA」(Make Taiwan Great Again)的民粹、國族情緒,在向內清算、鬥爭政敵方面,另類展現了「臺美友好」。
    對照賴總統曾在網紅「敏迪選讀」的訪問中提及,他的責任是做百分之百的工作,也要照顧沒有投票給他的人,並沒有在工作上打四折、也沒有只服務少數的人;並對426走上街頭的民眾說,民眾都是國家主人,意見雖不同、但有權利上街頭,政府一定尊重。這些話還言猶在耳,但當賴總統表態與特定罷免團體站在一起,下令全黨「與公民同行」時,已與過去言論背道而馳。因此,若細究總統說「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依總統的邏輯,則令人恍然大悟!
    除了總統以行動表達只想服務少數人,總統再次把論述說了一半,即應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不論多數或少數,在民主的遊戲規則裡,是為體現民主自由貴在尊重與包容,胡適說:「爭自由的唯一理由,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異己的意見與信仰,凡不肯承認異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爭自由,就不配談自由。」,故以總統的高度,既然要團結國人,則有責任義務將論述完整呈現,避免爭議與仇恨對立甚至暴戾之氣充斥社會中。
    《古劍銘》提到「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這仿佛是給掌權者的忠告,不論何種政治體制,權力是一體兩面的,仰賴使用者的智慧。對內,執政者應剛柔並濟,不可濫用權力,一味展現剛性,則無法服眾;對外,應懂得適時遮掩鋒芒,與在野黨的劍鞘合一,以理性、務實的思維判斷國際情勢與自身處境,在關鍵時刻才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決策。可惜今日行政、司法卻是肆意向在野黨與人民揮劍,無視劍鞘的功能,並與之對抗,更刻意以公民團體做擋箭牌,實則為自身的施政無能與唯我獨尊卸責。
    南韓總統李在明說:「無論和平代價多高,都比戰爭好,不戰而勝勝過戰而勝之,最可靠的安全是毋須動武的和平」,亦即賴政府別對外僅依賴「備戰才能避戰」的單向思維,對內亦別只想著爭權與操作短期政治利益而鑄劍討伐異己,實質進行對話溝通,才能有機會贏(迎)來內與外的真和平。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