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授人以漁」,這話不適用於習慣躺平的邦交國

照片取自外交部官方網站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外傳,賴清德將在八月間出訪我在南美洲的唯一友邦巴拉圭,外交部長林佳龍率領的先頭部隊已於7月9日抵達巴國訪問,除慶祝台巴建交68周年外,也視察了2023年我承諾興建的「台巴智慧科技園區」,磋商賴清德到訪事宜。
    據悉,林佳龍此行,台灣半導體、AI應用、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多家廠商隨行。巴國總統潘尼亞接見林佳龍時,則重申兩國邦誼堅若磐石。
    根據外交部網站資料,2024年,巴拉圭主要輸出項目中,台灣能買的只有黃豆和牛肉。巴國主要出口國為巴西、阿根廷、智利、美國、中華民國(臺灣)、俄羅斯、秘魯、荷蘭。其中,出口台灣全年總金額不過2億1,373萬美元。佔巴國輸出總額的1.95%。
    2024年,巴拉圭主要進口項目有石油、手機、車輛、電腦和肥料。主要進口國則是中國、巴西、阿根廷、美國、印度、新加坡、德國。台灣輸出到巴國的產品總金額只有2962萬美元,排名還不如民進黨眼中、鼻屎大的新加坡。
    巴國地處內陸,人均所得偏低,貧富差距大,資源貧脊,物產不豐,從「地緣經濟」的角度看,巴國與台灣的地理距離,和她與中國的地理距離,一般遙遠,貿易往來,無論與誰親近,都很難符合「比較利益」的原則。
    而從進出口貿易統計看,巴拉圭對中國的貿易倚賴度,略高於對台的貿易倚賴度,面對中國凌厲的外交攻勢,不知台巴邦誼,如何能像巴國總統潘尼亞說的「堅若磐石」?或許,潘尼亞嫻熟中華文化,真實的心裡對白應該是:「叟,不遠千里而來,必有利於吾國乎?」
    林佳龍率台灣高科技廠商訪問巴國,似乎有意將高科技帶入台巴合作的智慧科技園區;乍看之下,這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然而,高新智慧科技產業發展非一日之功,寄望兩國智慧科技產業合作來鞏固邦交,怕是緩不濟急。何況,我們能,對岸也能,兩岸真要在巴拉圭進行科技產業合作的競賽,論速度和規模,對岸還更勝我一籌呢!
    維基百科記載,台灣多年來支持巴拉圭政府興建平(貧)民住宅的計畫,台灣金援興建的平(貧)民住宅,遍佈巴國各省。2016年蔡英文便曾延續了陳水扁時期對巴國的承諾,金援巴國政府新台幣23億資助巴國平(貧)民住宅的計畫。
    看來,金援巴拉圭的平(貧)民住宅計畫,才是維繫台巴多年邦誼的重要手段。2024年4月23日,我國駐巴拉圭大使館還發布了新聞稿,指雙方前一日簽署了「826戶原住民平民住宅計畫」第三期的撥款議事錄。顯然,這項援助計畫仍屬現在進行式。
    令人好奇的是,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再到賴清德,20年倏忽而過,巴拉圭的平(貧)民住宅還沒蓋滿、蓋好?20多年來,巴拉圭的平(貧)民不減反增?平(貧)民住宅需求永無止境?我國金援巴國平民住宅計畫,總共究竟投入了多少經費?建成多少戶平(貧)民住宅?
    2023年7月12日,巴拉圭現任總統潘尼亞當時以總統當選人身分訪台,獅子大開口,希望台灣在他5年任內,幫巴拉圭增加50萬個就業機會、協助20萬公民取得融資和興建平民住宅。不知,賴清德此次出訪巴拉圭,是不是要扮演聖誕老公公,幫潘尼亞圓夢?
    常聽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來,這話不適用於習慣「躺平」的邦交國。要不,咱們「不恥下問」,向中國請教一下「脫貧致富」的政策和辦法,再轉授給潘尼亞?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