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彤》誰與納粹合作?不是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而是大日本帝國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張若彤專欄】波蘭的歷史,恰好提供一面殘酷的鏡子。
    二戰期間,在烏克蘭地區,有些原本與蘇聯合作的人,在德軍佔領當地後為了自保,立刻投入納粹陣營。他們最擅長的伎倆,就是指控猶太人、波蘭人是「蘇聯協力者」,主動推別人進火坑,以讓火燒不到自己身上。
    納粹也欣然接受這種乾淨俐落的種族化篩選標準,因為比起追究誰真正親蘇、誰不是,種族標籤顯然簡單多了。
    結果,真正的共黨協力者往往躲過清算,無辜的人卻成了屠殺的犧牲品。
    看看別人,想想臺灣。在臺灣,不必看誰真的賺紅錢、誰真的物理親共,只要把「『中國』國民黨」這個標籤、把「外省人」這個身份,直接貼上「親共賣台」的罪名,就行了,歷史殷鑒,這麼一來,真正的親共賣台者,就能在燈下的黑影裡,繼續悠遊度日。
    納粹合作的問題亦然,其實,誰與納粹合作、誰協助屠殺行動,有就有、沒有就沒有,跟一個人是什麼族群、什麼背景都沒有關係。但只要簡單把KMT貼上與納粹合作的標籤,真正的納粹合作者,真正大日本帝國侵略的協力者,反而能藉此逃過大家的注意。

    1920年代末起,中華民國確實邀請了德國軍事顧問團來華,最為人熟知的,是最後一任的顧問團領導人法肯豪森上將。但當德國選擇與日本結盟,顧問團就被撤回了。真要說,實際上是威瑪共和的德國與中華民國合作,到了納粹德國卻拋棄了中華民國,轉而與大日本帝國合作。
    顧問團臨行前,法肯豪森還鄭重向蔣中正承諾:絕不向日本洩漏中國的軍事情報。

    這段德國軍事顧問團的歷史,非但與後來納粹迫害猶太人的事情無關,反而在最黑暗的時代,與反納粹的行動緊緊相連。
    法肯豪森返回德國後,因涉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而遭撤職與逮捕,而他與中華民國的情誼,也在歐洲留下了令人動容的一幕。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名字:錢秀玲。
    錢秀玲是江蘇宜興人,留學比利時,德軍進入比利時之際,一位反抗青年因破壞鐵路被捕、判處絞刑時,錢秀玲冒險透過她的堂兄,也就是國民政府陸軍中將錢卓倫的關係,向法肯豪森求情,後來不但救下了這位反抗青年,又陸續解救了九十多名原本要被槍決的比利時反抗青年。
    戰後,法肯豪森被俘並以戰爭罪受審,錢秀玲挺身而出說明真相,那些獲救的比利時人也紛紛站出來為他作證,法肯豪森雖被判刑但很快獲釋。比利時政府為了表彰錢秀玲的勇氣與貢獻,授予她勳章,甚至將一條街道命名為「錢夫人路」。
    1950年,法肯豪森的72歲生日這一天,老蔣寄了12,000元美金作為賀禮,並稱他為「中國的友人」。法肯豪森晚年擔任德中文化協會會長,並於1958年11月28日接受中華民國授與大綬二等寶鼎勳章,甚至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當年比利時的反抗者。
    此一緣份鏈條,至今未斷。    
    2015年,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七十週年,中國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總統親自接見錢秀玲與錢卓倫的後人,一同紀念這段歷史,紀念這段在戰爭的殘酷中,展現人性光輝與人際情誼的珍貴故事。
    懂了嗎?斯坦。

 

作者為《如是二二八》、《究竟二二八》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