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臺灣要的不只是安養生息,更要調轉方向盤!(奔騰思潮)

照片為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賴清德近期專訪內容,分析臺灣當前重大問題、闡述民進黨政府的政策與努力重點、論述今後施政方向與重點,提出「大罷免後臺灣要休養生息」的主軸。細讀這篇專訪,可發現他缺乏反省能力,論述充滿矛盾,不知錯誤的施政方向導致民進黨大罷免慘敗;臺灣目前的當務之急應是調轉方向,而非休養生息而已。
    在民進黨操弄下,臺灣社會深度對立,大罷免後藍綠嚴重分裂,朝野政治惡鬥愈演愈烈,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此外,兩岸關係緊張未解,在中共九三閱兵之後,臺灣承受更大的武力滯後危機。
    另一方面,臺灣正處於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危機之中。經濟成長動能不足,薪資長期停滯,物價飆升致使通膨衝擊民眾生活,尤其年輕族群面臨缺工、低薪與高房價的三重困境。這些經濟結構性問題,在美臺貿易談判完成並落實之後,必然更加惡化,不僅讓人民生活品質受損,也嚴重侵蝕政府的施政信任與民意支持。
    在此情況下,政府本應全力以赴,調整錯誤方向,全力推動朝野和解與兩岸關係穩定,重建社會共識。然而,執著於政治攻防的民進黨及賴清德,卻未能抓住時機改變現狀,反而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賴清德至今仍未明白,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方向錯置的必然結果。大罷免投票以全面失敗作結,這對民進黨而言是一記沉重警鐘。民進黨必須認清失敗原因,而不能簡單歸咎於選舉操作,否則,無法扭正民進黨政治策略與施政方向的嚴重失誤。
首先,民進黨過度依賴「反共護臺」選舉主軸,將政治對抗置於民生問題之上,使罷免論述陷入高度意識形態化。雖然此論述穩固了部分核心支持群,但卻疏離了中間選民和普羅大眾,成為罷免失敗的主因之一。
    其次,民進黨內部對經濟結構性問題缺少有效解決方案,無法回應社會普遍的低薪、房價、少子化等民生痛點。面對社會焦慮與不滿,政府施政步調緩慢,政策缺乏靈活性與效力,使得民眾看不到實質改善,信心大減。
    民進黨政府在政治上過分強調內部團結與鞏固支持,忽視怎樣擴大支持、跨越意識形態分野,致使朝野對立雪上加霜,政治環境日益惡劣。這種缺乏朝野協商能力與合作氛圍的政治生態,墊高了政策推行的門檻。
    賴清德卻只看到「休養生息」的必要性,至於他提出的「四個優先」(經濟、兩岸、朝野、對美關係)作為施政重心,實質上是錯失良機的藉口,是對急迫問題的迴避,政府沒有正視問題核心,反映出施政方向的沉重誤判。
    賴清德提出的「四個優先」乍看合理,實際卻是政治算計與選票優先的再包裝。過去一段時間,政府更注重政治宣傳與選舉操作,而非具體政策成效,造成施政績效乏善可陳。這種「選票優先」邏輯,反而間接拖累政策推動的速度與深度。
    臺灣當前面臨著更大、更緊迫的挑戰,政府的「四個優先」應切實做到:
1.經濟優先於政治
   臺灣必須先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推動產業升級與創新,提升薪資,緩解青年失業與低薪困境。經濟是國家穩定與社會和諧的基石,只有經濟復甦,社會不滿情緒才能有效緩解,政治才有進步的空間。
2.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對立
   兩岸緊張已成阻礙臺灣安全與發展的最大政治風險。賴清德強硬的臺獨立場只會激化對岸敵意,讓臺灣陷入更大安全危機。現實需要務實、有善意的對話與交流策略,避免持續挑釁與對立,保障臺灣長遠安全。
3.改善朝野關係,打造合作體制
    朝野惡鬥損害立法與施政效能。政府需主動尋求跨黨派合作,建立溝通與妥協機制。這是解決政策推動障礙、平息社會分裂的必要條件。
4.對美策略靈活,力爭臺灣利益
    臺美關係是臺灣重要盟友關係,但不可取悅性追隨。政府應根據實際情勢靈活調整外交策略,最大程度爭取臺灣利益,同時避免使臺灣成為大國對抗的犧牲品。
    賴清德所謂「四大優先」,其實是選舉口號化的政治操作工具,核心目的是爭取選票與媒體曝光,而非真正提升施政績效。尤其在大罷免挫敗後,「四個優先」成為穩定黨內與選民情緒的煙幕彈,忽略深入問題及改革。
    這種「選票優先」的政治策略,常使政策停留於表面,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也助長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任缺口。須知,政策不是為了選舉服務,而應服務於改善人民生活與國家未來,這是賴清德與民進黨亟需反思的根本問題。
    同時,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立場仍止步於強硬的「臺獨抗中」,忽略了現實中兩岸互依帶來的經濟與安全利益及潛在危機。激化兩岸緊張必然使臺灣自身風險升高,貿然對抗絕非聰明之舉,長遠來看將嚴重傷害臺灣利益。他應認清形勢,放棄「臺獨」幻想,走和平發展之路。
    賴清德政府面對大罷免的挫敗,未能深刻反省施政方向,反而以「休養生息」等籠統口號試圖淡化危機,這充分顯示出其昧於臺灣的現實。民進黨長期的施政錯誤、選票導向與政治鬥爭加劇了臺灣的困境,造成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臺灣當前最緊要的是立刻調轉方向盤,著眼於經濟復甦、兩岸和平、朝野和解及靈活爭取外部利益。只有如此,才能終止經濟陷阱與政治惡鬥,重建臺灣的穩定和平衡。
賴清德與民進黨唯有先擺脫選票優先的政治迷思,真正為臺灣未來擘劃長遠、明確且務實的發展路線,才是自救與愛臺之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