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李宗衡專欄】
副標:外交局勢與國家策略
編按:觀察者角色設定
阿公:選舉時愛站遠遠看候選人掃街。他說自己「不是專家,只是看久了,知道什麼是真誠、什麼是裝的」。
阿婆:嘴快心軟,看事情敏銳又敢講。她最喜歡「看人怎麼說,不如看人怎麼做」。評論候選人像在看連續劇。
阿公坐在客廳沙發上,一邊翻著報紙,一邊聽著電視裡滾動的國際新聞。阿婆泡著熱茶,杯蓋輕敲的聲音像是在替世界局勢打拍子。螢幕上一張張領袖的臉閃過,有人握手、有些微笑、有人皺眉;看似和平外交,其實每個動作都像棋盤上的落子,沒有一顆是隨便下的。
阿婆眯著眼,盯著那些畫面:「你看,他們這些人,到底是在演外交,還是在打心裡算盤?」
阿公把報紙折起來,「外交哪有在演?那是算到骨頭裡的盤。市場選舉還只比聲量,國際政治可是在比誰先算到對方下一步。」
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1947)早就說過,國家行為的核心不是友情、不是理念,而是冷冰冰的安全與利益。檯面上的合作,背後常常藏著「我借你一步、你欠我三招」的盤算。
國際政治講得是現實,講得是誰得拳頭大。阿公、阿婆不是什麼戰略顧問,卻天天看新聞、看歷史,看久了自然知道,領袖之間握的不是手,是籌碼。
畫面跳到某國與某國簽下協議,外長笑得像收了大紅包。阿婆笑出聲:「這步棋,是要大勝,還是在試探底線?」
阿公輕輕咳一聲:「大勝那是宣傳;試探才是真話。國家哪有那麼容易贏?大多都是『踩踩看對方會不會叫』。」
阿婆聽了點頭:「也是。前陣子某大國突然說要深化合作,我還以為是真心。結果三天後轉頭就跟別人眉來眼去。」
阿公笑出來:「外交本來就像連續劇,昨天的恩人,今天可能變競爭者。不過我們也別太入戲,他們演,我們看,懂的人自然懂。」
兩人看著新聞一直滾,從軍演到峰會、從制裁到握手,阿婆不時皺眉,阿公摸摸下巴。兩位街頭巷尾的觀察者,看起來比許多評論員都冷靜。
阿婆端起茶杯,「世界這盤棋,下得越快的,越容易被看破手腳;下得慢的,也不代表穩贏。」
阿公補一句:「但最怕的是那種自己以為贏、其實只是被對方牽著走的。」
阿婆聽得皺眉,「那我們呢?臺灣這棋子放哪裡?」
阿公想了一下,「放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棋子、什麼時候能變成棋手。」
電視亮度在客廳牆上投下一道淡淡的光。新聞繼續播、世界繼續動,阿公阿婆繼續以最平實的眼光,看最複雜的局。
阿婆最後說:「棋再多,再亂,總有人能看透。」
阿公點頭:「觀棋不語,才看得清楚。懂得人,不會大聲,會自己算。」
國際局勢變動如風,但有些人坐在家裡的矮凳上,就能看透那些坐在高峰會長桌的人心。國際政治如棋,但真正冷靜的,不是棋手,而是看棋的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