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王其》三立、民視怎麼會拿到政府那麼多標案?

【愛傳媒王其專欄】又有國民黨立委質疑政府有比較多的宣傳預算給三立及民視,這是老問題,就算這數字是事實,很多人馬上就會問,難道只是因為它們都是綠媒嗎?再看看最近侯友宜批民進黨新潮流的廣告,在民視幾乎每小時都出現,不是讓人更要問,藍軍怎麼也下廣告在綠媒?媒體人觀察到,不能只從單一數字或廣告,就說哪台因為顏色對了而拿到補助。

 

20年來,新聞台在有線電視48到58頻道區塊,拿走了大部份的電視廣告,吸引了大多數電視觀眾的眼球後;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價值因而水漲船高,特別是選舉期間最受重視;且因為新聞台的政論節目成為吸金招牌,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廣告及新聞,都想搶進這黃金頻道地段曝光,因此政治置入性新聞成為顯學。

 

早在2011年就有報導說,儘管馬英九總統上台前,在競選文宣中說,要停止政府從事置入性行銷;但選戰的激烈,讓兩黨都對這帖民主的毒藥,視若無睹。選後民意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民眾認為,他們每天看到的選舉新聞,「幾乎全部都是置入性行銷」。評論者說,政府花錢「買新聞」,是台灣民主的大騙局,他們懷疑,自己每天看的「新聞」,有多少是政府付錢給媒體作的「廣告」?政府以標案制度性地花錢買新聞,也已經引起社會爭議。

 

因此,政府花大錢給媒體,尤其是電視台買新聞,早有歷史,藍綠執政都碰到;再說,綠媒或藍媒,其實都有拿政府的錢做新聞。

 

上周的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2024年度司法院預算,立委吳怡玎質疑,當初為了宣傳國民法官,預算宣傳費以1億6千萬元起跳,但至今年10月,國民法官案件僅有69案,距離原先目標1年300件相差甚遠,但對外宣傳的標案卻大量集中在民視、三立等特定媒體。

 

更早的去年10月,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蔡政府獨厚特定媒體,讓親綠的三立跟民視取得高額標案,為執政黨擦脂抹粉。黨團統計,2021年三立、民視共拿到政府標案5億4641萬元,2022年則拿5億9975萬元,兩家電視台兩年就吃下11.1億元政府廣告宣傳費。

 

不只綠媒被批判,2020年,民進黨內部也統計出一份《聯合報》得標統計檔案,洋洋灑灑列出該報自2008年馬政府上任至2020年7月所得標的公部門標案,總金額超過20億元。中央政府部會部分,在蔡政府4年共得標1.3億餘元、馬政府8年得標3.2億餘元;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部分,蔡政府任內得標4億餘元、馬政府任內得標9.5億餘元;學校及事業單位部分,蔡政府任內得標8千多萬元、馬政府任內得標1.8億餘元。綠委質疑,不論馬政府還是蔡政府時期,《聯合報》平均每年得標公部門標案金額都上看億元,堪稱國內最大標案業者之一。

 

從這些統計來看,藍綠媒體都把政府當作最主要的提款機,並且有專門的組織部門在處理,動輒上百人。可見拿政府標案,已經成為台灣媒體的主要年度計畫了。根據非正式統計,有家電視台年度的政府標案收入,佔比是十分之一,而廣告佔十分之六,其他就是業外或有線電視版權收入。換句話說,政府收入已經是電視台固定且關係盈虧獲利數字;更重要的,這也是與政府建立關係的主要管道。

 

因此,從電視台的收入結構,加上媒體營運環境來看,政府與媒體的共生關係早已存在1、20年來,且不分藍綠政府或藍媒、綠媒。所以,這已經不是三立或民視的問題,而是任何人執政,都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如果執政者或反對黨的民代,都認為政府花錢買新聞是不應該的事的話。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