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儀》兩岸對抗不就是場認知戰(奔騰思潮)

照片取自總統府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國府遷臺以來,美國對臺箝制掌控之心從未改變,但領導人戒惕防範有所不為的風骨卻已蕩然無存,兩岸對峙的根本原因也完全轉向,臺灣已從捍衛文化倫理正統的堂堂之師變成李敖所稱「自備口糧的看門狗」,毫無原則,唯命是從,何其可悲!
    從民國39年到77年,政局雖波譎雲詭,但各種指標曲線向上卻是事實,每一個生活在臺灣的人都可以作證:風聲鶴唳逐漸遠去,「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標語漸淡去無蹤;溫飽成為日常,電視冰箱洗衣機充實了四壁;深夜在街燈下苦讀的學子相信努力就能改變全家的命運。臺灣雖是「待開發國家」,但國家政策明確,人民刻苦努力,潛藏的能量汩汩湧出,「我的未來不是夢」唱徹街頭。民國77年之後,社會氛圍逐漸變調,出臺的政策總給人陰陽兩面、禍心暗藏之感,政府口號治國,人民顏色分類,臺灣前進的腳步開始踟躕、轉向、倒退。
    兩岸同為中國,值得為採用哪個國號而浴血奮戰、骨肉分離嗎?這是我年輕時代的疑惑。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紅衛兵文鬥武鬥,上京下鄉,各地血流成河,珠江口塞滿浮屍…一張張照片揭開鐵幕真相,佐證浩劫正在大陸發生。環顧四週,臺灣經濟蒸蒸日上,社會富裕祥和,這才是人該過的日子啊!「小小天罡,垂拱而治」蔣公遷臺,冥冥中自有天意。
    事實上,天意還不僅此。臺灣本是日本殖民地,被裹脅參戰,也該一併受罰。因中華民國遷臺,一躍而為世界四強,無償享受戰勝者的榮耀。中華民國的黃金、工商業及最優秀的人才,也一併來臺,讓這個小島經濟飛躍進步。故宮珍藏也輾轉遷臺,再加上儒家衍聖公、道教張天師,佛教印順、惟覺、聖嚴、星雲等大和尚,羅家倫、傅斯年、林語堂、梁實秋、錢穆、張大千等大學者相繼蒞臨,讓這小小天罡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1966文革發生後,臺灣迅速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因應,從教育改革為文化復興奠基,從學術整理為文化復興開路,從融合中西文化達成文化創新的目的,蕞爾小島成為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重鎮。2013年,習近平在山東曲阜說的一番話:「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整個基調活脫脫就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復刻版!誰都沒料到,46年前蔣公的先知卓見竟幫臺灣創造了一個文化先行者的優勢;但更料不到的是,46年後的臺灣卻復刻「文化大革命」─去孔家店、去禮義廉恥,甚至視兩岸交流中華文化為統戰伎倆。
    當年蔣公以臺灣為反共基地,無論是否夾雜私怨,但歷史證明中共當年確實對社會文化倫理經濟進行過全面性的破壞,三反四反大躍進更讓士農工商皆無以維生,當年備戰有其正當性。但是這些理由現在還存在嗎?臺灣今日所作所為只是在用2300萬條人命把自己建構成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配備是40年前製造的彈藥、發霉的戰術背心…還是自己出錢,花了數千億。兩岸之間一無宗教差異,二無種族糾紛,臺灣有何理由必須成為加薩走廊呢?
    執政黨遇到無法自圓其說時,就推是中國的認知戰。教育部改「閩南語」為「臺灣台語」,公視製作時代劇,不是嘲笑中華民國是一場「空笑夢」,就是認日本為母國「吃日本米,讀日本書,當日本人」,這才真正在為製造兩岸衝突,進行認知戰吧?

 


作者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