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民進黨文化民族論述向中華文化及民族靠近嗎?(奔騰思潮)

照片取自陸委會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近日與賴清德總統同屬民進黨內新潮流系的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對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發言,頗引發外界關注及爭辯。梁宣稱臺灣社會根本沒有存在中國人或不是中國人的問題,中華文化在臺灣保存得比大陸還完整;兩岸問題是制度及理念問題。這樣文化及民族論述有向傳統國民黨兩岸論述靠攏跡象。這是民進黨內屬於青壯派務實立場,然關鍵還是在賴清德總統對中華文化及民族的論述。
    這不僅凸顯當前兩岸關係中,已產生文化及國族認同矛盾;也呈現民進黨的民族及文化論述,若再不往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調整,勢將越來越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難以取得發言權,從而不斷陷入被邊緣化困境。儘管外界認為梁文傑的發言,具有為大罷免「降溫」的政治意圖,然從兩岸關係發展角度檢視,仍是有些微助益。
    梁文傑言論應是一種策略性的文化融合論述,某種意義上展現多元包容文化自信,但這非簡單回歸中華民族及文化論述;並非認同大陸所謂的「兩岸一家親」,而是主張臺灣有中華文化詮釋權,中華文化未必等同中共主導的官式民族統一敘事,臺灣可以是中華文化真正的維護者與創新者。
    然關鍵應是,賴清德總統的兩岸關係思維框架,究竟是否具有中國元素。賴欠缺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世界觀,更遑論是一中框架及九二共識,甚至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賴在歷次公開演講中,強調「臺灣主體性」,對「中華文化」立場並非完全肯定,認為在臺灣主體性建構及多元文化中,中華文化僅是臺灣文化的部分組成而已。至於對具有國家象徵性政治圖騰,賴採取部分政治妥協,如認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皆是國家名稱;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形成新兩國論;中華民國是大陸民眾之祖國論。
    從上述論述,賴似乎是中華民國堅定支持者,但實則又不然。賴政府試圖將中華民國從「中國之國」,轉換走向「臺灣之國」,這與大陸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振興中華文化目標相衝突。民進黨將中華民國工具化,無論是稱為借殼上市、臺體中用稱呼,顯示其並非真正捍衛中華民國,反而是運用中華民國掩蓋對其務實臺獨追求,此將傷害中華民國作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緩衝作用。
    賴清德將「務實臺獨」,等於認同「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將反對「一國兩制」,等於反對「九二共識」;將反對「臺灣是中國一部份」,等於反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此種作法正壓縮臺灣與大陸戰略模糊空間,將中華民國從去中國化轉為臺灣化,再加以臺獨化。這導致中華民國原本是創造兩岸和平穩定框架的緩衝地帶,反變成大陸對臺政策極限施壓的對象。
    賴清德跳脫憲法鼓吹新兩國論,強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倡議兩岸互不隸屬論;中華民國從臺灣化邁向臺獨化,宣稱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皆是自己國家名稱,宣稱臺灣主權獨立是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界定兩岸兩區是兩國,此背離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界定一國兩區,兩區分別為臺灣地區、大陸地區。
    檢視2024年賴清德就職演說中提到「中華文化是臺灣多元文化的一環」,並未否認中華文化的存在,而是將其納入臺灣文化多元性。強調「國家是臺灣,中華文化是文化」,在政治上表現「去中國化」,但文化上並未完全走向極端的「去漢化」。然卻又將九成以上漢族視為其他。這種語境下,賴清德的「中華文化」內涵顯得相當矛盾衝突;既是脫離中共及國民黨國族論述的文化概念,也屬於民進黨一貫以來「文化包容、多元臺灣」的主軸。視中華文化為臺灣文化組成,而非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在地化及在地展現。
    平實言之,梁文傑言論是相當務實,也較不具意識形態;但這不能完全反映或解釋民進黨文化及民族論述調整。其意涵在於展現文化認同的柔性戰略,反制大陸持續以「兩岸一家親」統戰。梁主張臺灣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保存者,形成一種反制陸版官式中華文化本的文化自信。同時,對國際及大陸輿論回應,降低外界對「臺獨激進路線」的疑慮。此外,在大罷免聲浪上升、社會對民進黨執政風格及賴清德政治性格產生疑慮及焦慮時,適度拉回文化認同的包容性、多元性,助於緩解臺灣社會對民進黨過度強調本土、疏離主流價值的印象。
    梁文傑的言論可被視為一種策略性文化修辭,並非民進黨整體回歸「中華民族論」的轉向。這類被視為「理性務實派」的發言,對臺灣文化多元性展現更具包容態度,拉攏泛藍、中間選民;同時,避免被貼上去中華文化的極端標籤,向大陸與國際釋出非對抗姿態,以減緩兩岸緊張敵對與內部反彈。
    但梁文傑的言論並不代表民進黨文化及民族論述實質轉向或調整,只是一種策略調整非本質轉向。梁曾經表述兩岸關係是兩岸兩區兩國關係,後又回歸兩岸兩區避談兩國關係。這與蔡英文主政時期,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論及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外交部長李大維提及兩岸關係非外交關係不同。賴清德主政下兩岸關係論述、文化及民族論述,更為緊縮、強烈及僵化、激進。固然梁表述展現民進黨論述彈性、空間,但並非向「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靠攏。
    賴清德總統並不接受及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論述,但尊重中華文化作為臺灣多元文化組成。換言之,賴不以中華民族作為政治國族身份,儘管宣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都是國家名稱。其矛盾之處是既然兩岸互不隸屬,在臺灣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各自國家名稱皆有中華,何以又不同屬中華民族呢?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