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賴總統就職周年演說未跳脫新兩國論框架(奔騰思潮)

照片取自總統府新聞稿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對賴總統就職周年演說內容詮釋及評價,各界莫衷一是、南轅北轍。從內容未出現兩岸互不隸屬論、脫鉤斷鏈論、脫中入北論,沒有批判兩岸敵對責任在中國不在臺灣、未出現界定中國境外敵對勢力及批判中國統戰,屬於極為低調溫和、隱晦模糊路線,釋放些微善意。但賴總統仍在演說文本中,隱藏其傳統意識型態、價值及主張,全篇僅提臺灣,也略帶提國安十七項因應策略,多次論及美臺關係、新南向政策,但卻無兩岸關係及政策、議題。
回顧一年前賴總統就職演說對大陸展現強硬態度,深化兩岸互不隸屬論、以中國取代大陸稱呼,可謂是民選總統以來最為強硬的兩岸政策立場。大陸解讀這是新兩國論,及臺獨宣言、自白書。此次就職周年演說內容,未提中國、大陸、對岸、兩岸關係,呈現跳躍式政策邏輯。這意謂著賴清德兩岸政策產生髮夾彎或斷裂嗎?或是典範轉移嗎?此非賴原本戰略思維框架,而是其兩岸政策及國際戰略,深受美國勢力所左右影響。
    首先,「公司併購論」屬政策邏輯跳躍、斷裂,強化臺灣社會「疑美論」。就職周年談話前,賴接受專訪提出「公司併購論」,以大公司併小公司為喻,暗示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及統一有條件論。先前美國川普總統針對中國在美中對等關稅談判開放,卻邏輯跳躍表述這對統一與和平有利,試圖以臺灣為誘餌逼中國就範退讓。以「公司併購論」來碰觸兩岸統一論,巧妙迴避兩岸在主權、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紛爭;也回應川普對中國在對等關稅議題上開放所釋放統一誘餌,大打臺灣牌以獲取美國國家利益,然此恐將強化臺灣社會疑美論。
     賴將兩岸統一比喻成公司併購說,釋放統一條件說看似政治善意,然這也意謂著公司合併前為各自獨立法人主體,事實上將國家統一譬喻成公司合併並不恰當,前者更為複雜。然從極力主張兩岸互不隸屬論,到直跳兩岸和平統一的條件說,中間過程並無論述多元化兩岸融合途徑,無論是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觀光交流皆未觸及,實屬政策邏輯跳躍、斷裂。
    其次,臺灣政治圖騰貫穿周年演講。檢視賴就職演說,為歷屆民選總統最具挑釁性及釋放善意最低一次。此種激進的兩岸論述,大陸當局評價為頑固臺獨主張。強調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呼籲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或是臺灣,皆是稱呼國家的名稱。賴將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中華民國走向非中國化、去中國化及臺灣化,甚至臺獨化。宣稱國家名稱可以是中華民國,也可以是臺灣,形同將中華民國臺灣化。
    這次周年演說中,賴總統計講37次臺灣、0次中華民國、0次中華民國臺灣。對照賴就職演說全文中,提到臺灣高達79次,中華民國9次、中華民國臺灣3次。超過蔡英文在2016年演說的41次與2020年的47次。周年演說中未見宣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全篇皆是臺灣。在此臺灣已經不是一個純粹地理區域,上升至國家名稱。固然無兩岸論述,也無稱對岸是中國,但此已將國家完全臺灣化。從就職演說宣稱國家名稱有三種,現周年演說僅剩一種:臺灣。
    再者,周年演說未論及兩岸關係及中國。就職演說詞中以中國替代對岸及大陸、以雙邊對等關係替代兩岸關係,提出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兩岸互不隸屬論、護主權反併吞、中國威脅論及偉大國家說法。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及臺灣皆是國家名稱,以雙邊對等替代兩岸關係,此被視為新兩國論再起,及凸顯臺獨自白書意涵。
    此次賴通篇周年演說,看似非常平實理性也無激進性、挑釁性言詞,這是否對兩岸關係釋出政治善意呢?若從既未提及務實臺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兩岸兩區兩國,及臺灣不是中國一部份、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說法;也無論及兩岸互不隸屬論、兩岸脫鉤論、脫中入北論,這似乎已彰顯其政治善意。然這仍需要持續觀察,因為先前三月賴十七條已將相關衝突性兩岸論述納入,儘管最近也特別澄清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是不得已不得不選擇;也解釋脫中入北論是個別學者主張,臺灣全球佈局包括中國。
    最後,倡議多元化經貿策略,獨缺西進兩岸經貿關係。周年演說雖未倡議脫中入北論,實際還是獨尊親美路線,策略上著重連結全球北方國。雖未倡議兩岸脫鉤論,但也未論及兩岸經貿正常化、制度化。賴宣稱臺灣的貿易策略選擇,除擴大和美國以外,更多朝向民主自主國家,行銷全世界。並論及臺灣與美國完成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與英國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與加拿大簽署「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幾乎皆是北方國家。
    這顯示賴不僅要推動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的經濟路線。同時,臺灣也要與菲律賓、印度、越南及泰國等國家更新投資保障協定,這顯示賴也非常重視新南向政策。然而,由於先前賴倡議脫中入北論廣受批評,後又宣稱臺灣全球佈局當然也包括中國;但在周年演說,並未觸及兩岸經貿正常化。
   總體而論,賴就職周年演說隱藏是沒有「兩國論」語詞的「新兩國論」。就職周年演說為一去中國化、無兩岸關係的臺灣主體性論述。值得關注是,賴總統在周年演說前拋出兩岸統一是公司併購論,從務實臺獨工作者轉向有條件統一論,可謂是極大政治轉進,並非獨派傳統國家論述。周年演說竟未提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臺灣,全部皆用臺灣自稱,更直接淡化兩岸關係。雖未明確重申兩岸互不隸屬論,避免觸碰兩岸主權爭議,但卻提出國家主權基金說法。從公司併購論到全程演說自稱臺灣、國家主權基金,仍彰顯新兩國論特性。這樣兩岸政策邏輯及目標豈不矛盾哉?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