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宏》罷免方過剩的政治效能感 把民進黨基本盤扣了一成五(奔騰思潮)

照片為民進黨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政治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是公民對自己能夠影響公共事務的能力上的認知,簡而言之就是「我能造成多少改變」或是「我的這一票有沒有差」。從這個角度來看,青鳥與罷免團體的政治效能感無疑是頂尖的,他們每個人都認爲自己正在參與一場民主的聖戰、相信自己能有力以罷免的方式把敵人清除出臺灣,以致於他們能以紅衛兵般的熱情無所不在的進行宣傳戰,強迫全國人民見識他們的瘋狂。
    在這個瘋狂的群體中不斷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這些支持罷免的人「不只有民進黨支持者」、而是「反共派大集合」,宣稱其有不少「正藍軍」看不慣國民黨的親中行徑,從而加入其行列。從八炯莫名其妙地帶幾個人開了一個記者會開始,這些罷免團體不斷揮舞中華民國國旗,拿出蔣公文宣,甚至還引起BBC的採訪。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姑且不論筆者從過去參與政治工作至今日的生命經驗中,一次都沒有遇過要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深藍支持者之情形。就算回到最基本的邏輯而論,如果支持罷免的人比民進黨支持者更多,那「同意罷免」的票數應該可以多於民進黨候選人吧?
    筆者整理了這24+1場罷免案當中「同意罷免」的票數,與該候選人當選那次選舉中,民進黨陣營候選人的票數進行對比。發現在這25個罷免案當中,只有在僅僅兩個(新北第9選區、新竹市)選區中有「不同意罷免」票數高於民進黨候選人的情形,其中新北第9選區上次民進黨候選人是有爭議的里長越級打怪、而新竹市則是長期支持者組成較爲多元之地。
    若是進一步把25個選區的票數加總,更會發現「同意罷免」的票數1,706,013票,落後了「民進黨陣營候選人」2,014,786多達三十萬之多。這些跡象都表明,罷免團體不只沒有突破同溫層,甚至連民進黨的基本盤都萎縮了一成五之多。反觀有多達七位的藍委與高虹安的不同意罷免票還大於當初他們當選的票數,顯示罷免方抹紅別人的論述根本沒有外擴性,只是自我感動的謊言。
    罷免方過剩的政治效能感也反噬了自己人,賴清德帶頭罵人民是雜質、柯建銘宣稱要恢復刑法一百條、郭昱晴與一眾臺派不斷公審在路上直播的路人、曹興誠假球的比喻戳了棒球迷永遠的痛、大支寫歌嘲諷五月天、甚至出征啦啦隊女神李多慧的舞蹈影片。這些離譜的言論與行徑把不同群體通通得罪了一遍,但由於罷團政治效能感過剩,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做對的事、做改變國家的事、做捍衛自由民主的事,因此反而變本加厲的執行他們的聖戰,極力的剷除民間一切能與中國大陸掛鉤的事物。
    不過雖然結果是如此,但在這一場大罷免的過程中,在野陣營是非常被動的。罷免方極為強大的政治效能感,讓其在需要拚大量連署書的前期階段佔據極大優勢,也讓其在演算法的驅動下得以集結巨大的網路聲量。到了選前十天,即使媒體民調數字呈現拉鋸,但社群媒體上一面倒的串文、限時動態,加上陸戰上罷免團體近乎瘋狂的熱情,讓藍營幕僚與支持者普遍悲觀。以筆者所認識的藍營人士而論,許多皆預測會掉三至五席以上,悲觀者甚至估至八席之多。而全數過關的可能性,更是從未想過。
    最後,從筆者個人的心得而論,罷團的同溫層之厚,以致於這兩個月在脆(指社群媒體Threads)上討論罷免議題時也時常感到挫敗。那種不知道支持我們的人在哪裡的困惑,與罷免方巨大的流量相比時更產生了深刻的無力感。在罷免團體與民進黨發動「百工百業挺罷免」的系列貼文時,青鳥恐怖的聲量更是一度讓筆者萌生對結果絕望的念頭。我如今十分的慶幸,多數的人民仍然帶著雪亮的眼睛,你們平時的沈默,在投票時是如此的震耳欲聾。

 

 

作者為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大九學堂二期學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