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TVBS新聞截圖
【聚傳媒李宗衡專欄】近日一則消息如同閃電劃破台北的天空:市長蔣萬安證實,輝達(NVIDIA)將正式進駐北士科T17、T18基地,副市長李四川也表示,市府目標是「農曆年前完成與輝達簽約」。
這不是單純的簽約,而是約1.8萬個高薪工程師職缺、年薪500萬元起跳、北士科周邊房價再衝一波的起點。台北,不只是城市,它是台灣科技信心重生的象徵。
回顧2020年3月19日,全球市場崩盤,台北證交所(TAIEX)跌至8,523.63點,台積電股價低於250元,投資人一片哀號。五年後的2025年10月31日,TAIEX衝上28,288點,漲幅232%。台積電股票從25萬翻到150萬,北士科周邊房價飆至75萬/坪,文林路老公寓開價80萬仍喊「不賣!」從8,523點的淚水,到28,288點的狂歡,台灣用1,826天,寫下「AI科技島」的重生史。
2024年6月2日,台北世貿中心燈光暗下,6,500人屏息。黃仁勳說:「Without Taiwan, there is no computing industry.」媒體隨後形象化為「美國是腦袋,台灣是心臟」,這不只是讚美,而是全球AI產業的警告:若台灣供應鏈停擺72小時,AI不會立即死亡,但整個產業將陷入缺氧。他不是在演講,而是在發出全球警報。
輝達內部模擬指出,如果台灣供應鏈停擺72小時,全球AI將出現連鎖性崩解。晶圓廠停工、封測延誤,GPU出貨中斷,雲端AI訓練排程受阻;Amazon、Google、Microsoft等雲端巨頭被迫調整運算資源;至72小時,AI模型訓練停擺、硬體供應斷裂、股市劇烈波動,投資信心迅速下滑。
布萊克威爾B200晶片(Blackwell B200)每月需3.5萬片CoWoS晶圓,全球僅桃園龍潭兩座廠能生產;記憶體堆疊95%在台中后里;超算組裝80%集中於內湖、土城,即便美國能自產部分晶片,主板與性能仍依賴台灣。任何一環斷線,庫存僅支撐72小時。若發生封鎖或地震,DGX Cloud部署可能延後三個月,H100現貨價亦可能暴漲三倍。
2024年9月,黃仁勳於Goldman Sachs會議指出:「We can transfer IP elsewhere, but not the same performance or cost.」(我們可以轉移生產,但性能與成本將不如台灣。)這背後,是對台灣供應鏈無可取代的依賴。
2030年的台灣,不只賣晶片,更賣未來。AI晶片市場達1.2兆美元,台灣占68%,2030年GDP預估2.8至3.2兆美元,AI貢獻約40%,人均GDP達5.5至6萬美元。台股市值可望超越法國,出口年增7至10%,若受美中貿易戰影響,成長或降至3%。美國、歐洲、亞太的企業都在倚賴台灣這顆「心臟」,台灣的晶片生產不再只是經濟行為,更是全球AI運作的生命線。
如果供應鏈中斷,影響不僅限於經濟層面。五角大廈報告指出,台灣斷供六個月,F-35戰機停飛、極音速飛彈報廢,全球損失約3.2兆美元。能源也將成瓶頸: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耗電945太瓦時,台灣AI超算佔全台20%,若亞洲AI電網未完成,限電與碳稅風險不可小覷。
人才面則呈現另一種爆發:北士科吸納1.8萬名工程師,預估台灣每年可培育約5,000至10,000名AI相關人才,美國博士也紛紛前來台灣。醫療研發方面,高雄亞灣的AlphaFold 3正在訓練癌症疫苗模型,輝瑞與莫德納也將部分研發據點落在新竹。文化輸出亦因AI而轉型:Netflix劇本、韓流特效八成在亞灣渲染,全球電競決賽伺服器100%由亞灣托管。北士科與亞灣,已不只是科技園區,而是AI文明的實驗場與生活場域。
2030年的台灣,是全球AI產業不可取代的核心。它不是最大國家,卻最不可取代;不是軍事強權,卻是晶片強權;不是賣石油,卻在賣未來。當北士科燈火通明、亞灣超算閃耀夜空,台灣不再只是科技島,而是人類文明下一顆心臟。從8,523點的淚水,到2030年的星辰大海,72小時,決定一切。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