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Google AI截圖
【聚傳媒王其專欄】AI給台灣媒體帶來的震撼正在進行式,不只電視台收入減少,網路流量掉,還有裁員風暴,更重要的,真實性新聞的價值也在崩壞中,有人懷疑,AI找得到第一手、真實的獨家新聞嗎?或是說,AI已經當了新聞的守門人,幫台灣人決定什麼新聞可看?
上周,外電報導,有媒體集團聲明中指出,AI摘要導致它們點擊率下降達89%。這意味著媒體提供的準確、即時和可靠的內容,不能轉化為流量收益。
這是因為Google的新工具AI模式引發了擔憂,該模式以對話得到搜尋結果,連結新聞網站數量大幅減少。媒體圈的人警告,如果Google全面轉向AI模式,將對整個行業造成毀滅性影響。雖然Google在官方聲明中強調,該公司仍然優先考慮將流量引導至網站,並表示從Google搜尋到網站的點擊量在年內保持穩定。但國內外媒體界仍然擔憂不已。
台灣媒體沒有公布今年因為AI所影響的流量,但今年聽到的也都是壞消息,並且和AI都有關係。如原生網媒的代表性媒體《ETtoday》公布去年財報,2024年營收19億元,稅後虧損2.3億元,而《ETtoday》2023年的虧損也有2.7億元。網站高層坦言,AI絕對有關係。
再例如,一位台灣電視台高層坦言,上半年廣告量,幾乎每月都掉了10%以上。換句話說,比去年,有些電視台6個月已經掉了50%的廣告額,且今年沒有選舉,過去電視台賴以維生最大來源的選舉財,今年缺席了。這位高層認為,因為AI影響了Google搜尋,媒體網路流量被吃掉了,廣告當然也跟着掉,根本沒有停止的跡象,網路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斷流危機。有人形容,過去的搜尋引擎如一條快速道路,但自從有AI摘要之後,這條快速道路封住了,用戶不再需要點進新聞網站,因為AI早已替他們總結好所有的內容。
而讓他們更擔憂的則是,真實新聞在AI的世界裡,越來越少。隨著AI搜尋、生成摘要、個人化推薦,這些AI衍生的技術,如今卻轉化為管控內容流串的大門,成為新聞媒體業未來的生死關卡。也就是說,AI成了新聞的守門者,過去這是媒體內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要守住專業並且遵守新聞道德,現在則不然。新聞已不再是公共領域的論述,個別媒體自產的深度報導、調查報導、獨家新聞,都將被淹沒在洪流之中。
這樣的改變不僅影響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真實動搖新聞媒體產業最根本的公共與社會角色。新聞原本是民主社會中的第四權,但在AI演算法的重組下,被切割、重寫,成為平台的附庸。獨家調查的新聞全被模糊了,凡新聞就是AI說了算。讀者獲得的資訊越來越即時,卻越來越破碎,甚至談不上公平與客觀。
在這場平台與媒體的流量權力消長中,最大的輸家恐怕並非新聞媒體機構,而是整個社會。當真實獨家調查的新聞內容,在AI模型拼湊中被稀釋,公共民主社會的討論空間也隨之縮小。更不用說AI的內容生成過程中,仍有偏、錯誤現象,更像資訊詐騙。
媒體人擔憂,新聞業不再是公共價值的守門人,難以守護優質的民主制度。台灣人該看什麼新聞,不是媒體根據公共社會的需求決定,而是平台,或是AI幫你我選擇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