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藍白合、要勝選,首要眾望所歸的候選人

照片為國民黨官方網站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國民黨主席選戰白熱化。辯論會上,六位候選人三度交鋒,談及2028大選,六人異口同聲,都說藍白要合、要團結,否則,就是保送賴清德連任。
    現實台灣政治環境,藍+白>綠,藍白不合,綠營得利,白癡皆知。問題關鍵還在於,藍白如何能合?縱使藍白領袖達成合作協議,誰能保證藍白選民和群眾就一定埋單?藍白合推人選,絕大多數藍白選民就轟然答應?
    2024藍白合欠缺臨門一腳,且不說利益分配失當,最要命的,還是藍白彼此瞧不上對方推出的候選人。柯文哲打從心裡瞧不上侯友宜,侯友宜打從心裡也看不上柯文哲;侯柯兩人不能相親相愛,兩人的追隨者又豈能義無反顧地支持藍白合?更別說,藍白陣營內部對自個兒陣營推出的人選,多少也都有著「徳不配位」的喟嘆呢!
    說得露骨些,藍白要合的共識,老嫗皆知。關鍵還在於:藍白陣營裡沒有「政治骨骼驚奇、萬中選一、眾望所歸」的人選!
    對綠營的死忠支持者和粉絲而言,政治如信仰,選舉是宗教,他們對逐大位的候選人,早早入了魔,那怕是根木頭,他們也能跟者起乩。相反地,藍白選民和支持者,極端理性,他們挑候選人,或從道德高度,或從政策高地,或從法律高嶺,寧缺勿濫。
    更糟糕的是,藍白選民,特別是藍營支持者,習慣以蔣經國為模範來評鑑當前的領導人(儘管,他們對蔣經國的功過認知是偏頗的),所以,在他們心理,國民黨,一代不如一代。
    此外,藍營支持者對白營的頭頭腦腦,也習慣拿經國時代的群臣畫像來比擬,結論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民進黨也喜歡蔣經國,只不過,它們不是拿蔣經國來和民進黨的候選人做比較,他們以蔣經國為藍營典範,攻擊藍營的現有領導人。藍營候選人腹背受敵、內外夾擊,好不尷尬。
    少了骨骼驚奇、萬中選一、眾望所歸的人選,要想藍白和睦,合作無間,試問,誰來領導?
    千萬別說甚麼用民調來決定。歷經民進黨多年執政、壟斷資源,今日民調公司與機構,還有幾家能獨立作業,不受政黨左右?況且,假訊息、詐騙電話氾濫的當下,民調電訪的成功率和拒訪率,究竟應該如何計算?如何加權?無線通訊當道,又有多少受訪者守在固網電話旁、接聽電話?行動電話的抽樣和誤差,又該如何處理?兩位候選人民調差距,在抽樣誤差範圍內,誰敢打包票,略為領先的那人一定能勝選?
    走筆至此,不能不提及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另一個明顯而立即的「雷區」。那便是有權投票選出黨主席的國民黨黨員,並不能反映全體選民的「輪廓」和「結構」。黨員所愛者,未必是全體選民所愛者,甚至,黨員所愛,恰恰是選民最厭者。如此選舉,選出的黨主席,又怎能「發掘」全民最愛?贏得勝選呢?
    萬萬一,此番選舉,選出的黨主席恰恰是白營群眾最厭惡者,藍白要如何牽手?如何協同作戰呢?
    歸根結柢,藍白合、要勝選,關鍵還是要有骨骼驚奇、萬中選一、眾望所歸的候選人!這樣的候選人,猶如「錐處囊中、其末立見」,自然脫穎而出,哪裡是黨主席說了算的呢?又哪裡是靠民調可以找出來的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