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最近多了兩套書:一套訂購的,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七冊新譯本。另一套,出版社寄來的,自由撰稿人何偉(Peter Hessler)的《何偉作品集》,同樣七冊一套,包括我最早知道他的作品《江城》(River Town)在內。
兩套都是大書,一本本讀完,必然要耗掉許多時間,耗費許多眼力,但值得啊。《追憶似水年華》是大部頭著作,說真的,不好讀,普魯斯特意識流一般的手法,娓娓道來,但仍細碎無比的喃喃自語,需要很大的耐性去讀。且敘事常常套用西方的典故,對不熟悉歷史文化背景的台灣讀者,讀來尤其像攀登山嶺小徑,蔓草橫生,處處礙手礙腳。
之前的譯本,相對艱澀,我從來都無法讀完第一冊。這次聯經出版公司大手筆,請了台灣的翻譯家們聯手,無論是中文語境的脈絡完整,註解的用心細膩,大概都替我們想攀峰《追憶似水年華》的讀者們,做好登山的行前準備了,端看我們有無決心,耐心,與恆心,去做這件閱讀經典的大業了!
何偉的《江城》出奇意料的好看!他的視角很日常,很平民,能穿透小城的平淡生活,道出一個外國人敏銳的觸角,但又時時提醒我們:外來者的偏見與在地者的固執,往往是一體的兩面。
《何偉作品集》多虧了台灣出版界的青睞,得以完整的成型,其中又多了他在埃及的觀察筆記《埃及的革命考古學》,更能讓我們比較一下他觀察不同國家的相同視角與不同心得。
這兩套書,我都會努力,抽空,用零碎的時間,去讀完它們,再努力,抽空,寫下我自己的讀書報告,敬請各位看我臉書的朋友們期待啦!
讀書,有多快樂呢?!實在很難講。有點像我談馬拉松,喜歡的懂,不喜歡的,覺得很乏味哪。
我從來不把「業餘讀書」當成休閒,當成打發時間的娛樂,那樣很容易把「業餘讀書」視為是可有可無的日常,有空翻翻沒空不看。
我始終把「業餘讀書」當成日常的大事對待。喜歡一位作家,或學者,我會盡量把他/她的作品讀完;迷上一個主題了,我就盡力把這主題的有份量書籍找來讀讀。
這是我年輕時從胡適之先生一篇演講裡得到的啟發,影響我很深,很遠,亦很久(至少一直到現在),他說的對,倘若一個主題接一個主題的,依你的興趣,一直讀下去,久了,你也就發現自己還真讀了很多的書,累積了很廣泛的知識力。
對不喜歡讀書的人來講,這習慣或許很難理解,但我至少是樂在其中數十年的。
我想,我這輩子不會成為什麼大學者,或一門學科的專家了,但我喜歡「業餘讀書家」這個自封的雅號,跟著我一輩子,好處是:我從來不思索一個問題,或面對一些現實時,是用膝蓋反射去思考的!這或許是,我之為我的一點點讀書人的價值吧!
噢對了,我讀書還有一些極為老派的習慣:喜歡紙本書,喜歡在段落上畫線,不喜歡摺頁做記號破壞書的生命,但喜歡拿3M貼紙在感興趣的地方做見證,一本書讀完,常常是花花綠綠的標籤。
清晨,起床,讀書,吃麥片,喝咖啡,然後去跑步。人生海海,永不放棄「業餘讀書家」的興致,像跑馬拉松一樣,自己的賽道自己完成,怕什麼老之將至呢!
這篇文章,送給愛讀書的人。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