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這也算後段班跑者的從容與自得噢!
我看到前導車閃爍著光。我知道,男總一要折返回來了!
天哪,他真快!我離折返點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距離吧,他已經跟我擦肩而過了。
而且,腳步飛快。我喊一聲加油。他面無表情的,飛馳而過。很合理,他全神貫注 ,精準配速。
我估計,他大概兩小時四十前後,可以完賽。
我呢,鎖定目標:在關門六小時前想辦法衝回終點線。那樣,我就會展開雙臂,仰頭向天,發出一聲呼嘯:哇,又完賽了!
但,此刻,我收回一直跟著男總一的眼神,認真的,往前跑著。我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啊!
在全馬賽道上,並不是每一場,我都有機會迎向總一風采的。除非,那場全馬是21K設折返點的。
繞一整圈的42K全馬,前中後段的不同跑者,依速度前進,完全沒有交會的機會。
我無法在這樣的賽事中,觀察菁英跑者,前段班、中段班跑者,也是。
唯獨在折返的全馬賽事,我可以仔細的觀察那些很會跑的選手,雖然時間往往有限,不過,畫面幾乎一樣:菁英跑者很專注。
我從來都不羨慕菁英跑者。
對完全不可能的事,我的個性一貫放下。這可能是我「不太有出息的原因」。
這絕不是我故作姿態,我連功課,工作,都是這樣的態度。
我之所以人生的挫折感不大,大概也是因為個性使然吧,「你不逼自己第一,那第二,第三,你就很開心了!」這個性,又很可能跟成長背景有關。
爸媽都不是事業有成的人,對我這長子,只要不學壞,成績還可以,就不太干涉我。
小時候,雖然偶爾也會在罵我時,動輒比較,隔壁鄰居與我同齡的女生她功課有多好多好,可是頂多也就那樣罵完就過去了。
我還是我,那個功課普普,但調皮搗蛋,假日喜歡帶著鄰居小孩四處亂竄的大男孩。
這樣成長的環境,這樣的藤蔓四溢,攀爬自由的個性,養成了現在的我。我碰過很多課業極佳的同學,我合作過很多事業心極強的夥伴,我遭逢過很多能力心機都棒我多倍的對手,但我依然是我:那個不是很有大志,但對自己始終充滿好奇心的大男孩,噢,不對,已經是老男孩了!
過了中年以後,容顏已衰,人生到頂,但婚姻,妻子,女兒的陸續出現,不能說沒改變了我。我至少學到尊重另一半的成長,感謝另一半的付出;我至少在抱著女兒哄她睡逗她笑的同時,感懷我爸媽對我的寬容;我至少知道,啊,原來我也可以拋下以前自己獨大的世界,融入與我妻子女兒休戚與共的過日子!
我不羨慕菁英跑者,因為我沒那能力;我甚至也不太羨慕,前中段跑者,因為我明白那要付出不少訓練的心血,還有時間。
但我喜歡馬拉松,或者說,喜歡比平日的跑步,強度更強大許多倍的馬拉松,原因是,我在跑馬拉松這件事上,找到了很合我個性的頻率:你慢慢跑,你慢慢看,你慢慢察覺自己的蛻變,你慢慢認識很多以前不可能認識的跑友,你慢慢感悟人生雖無常卻能在一條賽道上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永遠無法企及在頂端世界的人他們的優秀他們的自負,但沒關係,馬拉松賽道上,給我的啟發是: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軌跡,成長故事,我們唱自己的歌,我們寫自己的故事。
馬拉松賽道上後段班的我,依舊會在有折返點的全馬賽事上,向折返回來的總一高聲喊:「加油!」不管他是否聽到,或在意與否。
我們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各自奔馳,這是世間常態,是我們各自人生的本分。
但我依舊喜歡馬拉松。
我更喜歡的是:精英跑者陸續擦肩而過後,再不久,再不久,陸續會迎來前段班、中段班的許多跑者,他們背著自己的日常,帶著自身的故事,一個個的,一小群的,向我迎面而來,他們多半會笑瞇瞇的迎接我的致意,有些,還會減速與我擊掌對我喊加油,亦有些乾脆停下來,跟我聊幾句,甚至合照一張。他們通常還是比我快上一個小時,或兩小時以上,但他們不那麼在乎差幾分鐘回到終點,他們是賽道上從從容容的跑者,他們往往遊刃有餘於自己的人生。
我喜歡馬拉松。
儘管我明白,前導車引領的精英跑者過去了,接下來,前段班跑者亦陸續過去了,再接著,中段班跑者,一個個也過去了,再來呢,是我,我繞過折返點,聽到補給站的志工對我喊加油,我點頭,揮手謝謝他們的耐心,我繼續向前,等我繞過折返點往後半馬跑去時,我也會碰到一些跑在我後頭的跑者,我笑著跟他們喊加油,說:折返點就快到了喔.....
我喜歡馬拉松,像我們的人生,有人比你快,有人比你慢,但無論快慢,你有自己的故事,你應該要有自己的故事。
我的故事,將從第一個百馬完成後,開始。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