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前言:
此為2025年11月與台大圖資系學生對於閱讀、圖書館、兒童文學的分享課程,學生的暖身活動。參與課程學生為紙筆作答。筆者摘要整理。
學生身份涵蓋研究生(占多數)、大學生。
此次提問為:
圖書館和博物館/美術館之異同?
學生回應:
1 人在美術館/博物館內的活動屬於被動瀏覽,在圖書館則主動決定路線、主動發展策略。此外,「視覺效果/燈光」設計,博物館/美術館追求(體感上)沉浸式體驗,讓觀眾順著策展人的想法走;圖書館卻以盡量減少外在事物存在感(或「干擾」)為目標,只做最低限度的引導,擔任協助者的角色。
2 圖書館根據不同的分類法或館藏發展政策,發展不同的書籍(或其他資源館)館藏,並以固定的分類方式,邏輯呈現館內資源;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展覽,主題性較強,會根據不同特展、常設展等主題展示館藏,且大部分的館藏並不一定都會展示出來(可能在庫房中)。
3 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有保存人類智慧、文化、產物之功能,有利於教育、休閒娛樂等目的。但圖書館保存物件以書本為核心,和其他資訊資源,以鼓勵閱讀為主要功能。博物館物件類型多樣,且通常與歷史文化連結,並加以導覽參觀等活動形式。
3 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皆以文化推廣、保存為理念。
圖書館為免費開放、透過編目組織呈現館藏、讀者自由詮釋館藏。
博物館多收費、展出伴隨文物詮釋、蒐藏強調獨特性、重保存非取用。
4 圖書館/博物館相同:類似的使命、保持、傳承典藏文物,面向民眾推廣文化教育。相異:圖書館保存文字、圖像等文獻,平等地提供資源給人民、資料有副本、鼓勵使用、更新速度較快、使用導向、可外借、可隨意瀏覽、結合討論功能。
博物館有營利成分、重視美感呈現、文物保存、展品唯一性,重視宣傳,使受眾廣泛、專家詮釋向參觀者介紹,意義容易產生變遷、有時也非營利,向民眾開放、更新速度較慢、展示導向。
5 相同點來看,博物館/美術館館藏都屬於文化資產範疇,具有保存歷史、文化內容及教育目的。圖書館內紙本或電子資料保存相對簡單,美術館/博物館則形式多樣,各種媒材藝術品,難以保存及須定期修復方式不同,需要特殊的保存環境。
6 圖書館提供的東西更加著重在資訊方面,例如書本、期刊、報紙、雜誌、論文等,以資訊的提供及傳播為重心,讓人可以借閱或閱覽的資訊資源;博物館更加著重展品的保存和展示,重視具有歷史或藝術的實體文物,不能自由進行文物的借閱。
小結
各縣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的圖書館、美術館、兒童美術館、博物館,及民間企業創生的博物館等等,一時蔚為風潮。
這些表現了在擁有某些經濟程度的社會,需要的精神食糧、休憩娛樂、階級資源或者文化資本翻轉、社會服務的需求。然而這些需求所需人才是否在專業領域裡壁壘分明?擁有圖書館與資訊專業的工作者,是否可能在增加一些跨領域知能後,將學校或者業界所學,用在同樣有展示教育、活動企劃的文化資本產業上?這些圖資系學生,為我們提供了不同觀看的視野。
此系列有幾篇文章,此為其二,提供關心圖書館與文化休憩朋友參考。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文所博士,教育部閱讀推手
圖像:台大圖資系兒童圖書室(黃愛真攝影)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