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前言:
面對紙本書和電子書的消長,讀者閱讀型態及對圖書館的影響?未來的圖書館專業人士/學者怎麼看待、思考這件事?筆者對將近三十位學生,於暖身活動做了提問。並簡單整理如下。
此次提問為:
紙本書和電子書消長。未來(10-20年)讀者使用的預測?
對圖書館的影響?
學生回應:
1 未來讀者行為可能會更加趨向於「紙本+電子」混和的模式。電子書具有可即時取得、便利性、可搜尋內文、跨裝置閱讀等特性。使用率會更上升;紙本書有可觸性和閱讀舒適度或習慣而仍保有需求。圖書館會更加重視資訊管理而服務,增強數位資源的採購、管理、提供,並更需重視線上服務和數位的教育。
2 紙本書下降,電子書上升,此趨勢會繼續保持。但紙本書的需求不會完全消失。以兒童為例,一定還會有考慮兒童視力健康或者希望孩子少用電子產品的家長。圖書館採購給成人的電子書,童書保留紙本形式。日後到圖書館的目的不再以借書為主,圖書館可多舉辦家庭活動或課程,提升到館人數。
3 紙本書是一種已經確立的知識載體,難以完全消失。
4 我認為紙本書未來可能會減少,但比起減少,紙本書可能往不同方向發展。可能出特殊的紙材、剪裁等,做到紙本書才可能有的情節,使書本變成藝術品般的蒐藏(筆者聯想到,柯薇塔.巴可維斯卡 ( Květa Pacovská)的圖畫書《灰姑娘》)。隨著電子載體持續普及,電子書銷量可能會一直成長。對圖書館的影響在於典藏空間縮小,提供使用者的閱讀服務可能擴大。
5 圖書館除了需保留紙本資料存放空間,也需逐步整合電子書系統與資料庫,提供民眾與時俱進的知識獲取空間。
6 紙本書逐漸轉為蒐藏、有稀缺性的物品,不再是真正閱讀的主要媒介。便利性高的電子書將成為主流。
紙本書和電子書分眾預測:兒童-電子書為主,紙本為輔;青壯年-混和電子書與紙本書(依個人偏好);高齡:紙本書為主,電子書為輔。
對圖書館的影響:館藏型態轉變,實體流通率可能下降。
7 十年內電子書使用比例會上升,但不會取代紙本書,紙本書仍會是大宗。電子書使用門檻高:網路、設備、版權都需要具備才能使用,加上閱讀習慣。至少如我Z世代的人還是會偏向使用紙本書。
8 十年後雜誌和期刊的電子化應趨近九成以上。圖書方面,因為有紙本擁護者,比例應小於雜誌。圖書館首先是經費會受影響,因為電子書價格比紙本貴很多,設備費用可能也會增加。
9 從周圍使用者習慣推測,電子書的讀者可能越來越多,加上新世代兒童是原生數位化時代,可能更容易偏好擁抱電子書。圖書館可據此趨勢重新規劃預算編列、推廣面向。其中也需要考慮資料保存議題。另外,圖書館的來客量可能會降低,但不見得是讀者不需要圖書館了,只是不需要實際到館。
10 未來圖書館可能轉為線上,以電子書為借閱大宗。實體圖書館則可能轉成公共學習、蒐藏機構等更為靈活運用或賦加文化傳承價值的空間。
11 隨著電子書日漸普遍,讀者不用特地到館便能取得書籍,可能會影響圖書館的讀者進館率及館內資源利用率。但在資源採購上,相比紙本資源圖書館具有永久擁有權,在電子資源上,圖書館通常需付費訂閱以支持一段時間內的取用權。
但紙本資源通常會佔據大量的館內空間,若改用電子書,館內空間可以有另外規劃。
12 目前電子書和紙本書出版皆在蓬勃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書同時出版紙本與電子書兩個版本。後續圖書館的館藏空間或角色也有可能與現今差異甚大。
13 以書籍類型來說,注重翻閱當下的心境和環境氛圍的詩集、散文集所受影響應該不大,因為讀者會傾向購買有「讀」的感受的紙本書。工具書和學習用書,使用電子書的人應該會顯著增加—除了此類書籍通常較為厚重,電子書閱讀器的產品品質、功能等進步,也讓筆記需求得以實現。
小結
此系列有幾篇文章,此為其三,提供關心圖書館與書市朋友參考。
當紙本書與電子書消長改變、閱讀習慣改變,可能影響未來書籍出版、圖書館的建置等等。紙本書仍有一定量讀者,未來也可能往蒐藏、分眾需求、紙感觸感/情感等、新的樣態出現?那麼創作者(包括兒童文學的創作者)、出版者,在創作/出版形式與內容,實驗性與(時間緩慢下來/醞釀的)情感可能成為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現在習慣的圖書館型式,未來的改變,可能也相當讓人期待。
另外,也感謝台大圖資系所未來專業學者/工作者,不吝分享他們的想法。
圖像為台大圖資系的兒童圖書室。黃愛真攝影。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文所博士,教育部閱讀推手。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