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中國故宮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北京紫禁城是目前全世界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型建築,在民國十四年國慶日正式開放參觀,名為「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完工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直到民國13年(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出宮為止,住過明、清兩朝一共24位皇帝和無數后妃,期間免不了政治惡鬥和宮闈鬥爭,每逢農曆七月,便是繪聲繪影的鬼故事熱議期,甚至在20世紀末葉,還有大批遊客親眼目睹,一隊清朝宮女沿著紅牆依序而過,搭配當時雷電交加的驚悚場景,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不過,科學家認為塗抹紅牆的油漆裡含有氧化鐵,可能是當初汲取了宮女經過時的影像,如今巧遇風馳電掣的午後雷雨,經由導電而釋放出能量,才讓宮女們若隱若現,並非真的是魂魄不散。
此外,科學研究還發現,紫禁城紅牆黃瓦的建材中,含有大量的砷和汞元素,長期置身於此將導致人體病變;又為了維護皇族親貴的安全,避免刺客藏身,紫禁城內少見參天古木,因此空氣品質欠佳,或許這正足以解釋,明朝中後期的皇帝行事乖張,昏庸殘暴。那麼,清朝的皇帝為何能躲過一劫呢?歷史學者細查了清朝皇帝們的起居注,發現清朝皇帝喜歡到圓明園辦公,這座「萬園之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之前,又被稱為是「東方凡爾賽」,占地面積高達3.5平方公里,園內綠樹成蔭,泉清峰秀,別具山水寫意畫般的意境,皇帝在此地處理軍國大事,自然能夠有益身心。
由於清朝龍興於關外東北,屬於馬背上的民族:女真。所以打從康熙皇帝開始,就舉行了百餘次的「木蘭秋獮」大型狩獵活動,地點在如今河北省承德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處,此處曠野遼闊,蔚然深秀,馳騁其間令人心曠神怡。皇帝一行人還喜歡前往附近的避暑山莊,這裡結合了草原風光和蓊鬱森林,是清朝著名的「夏宮」,徜徉其中豈不怡然自得!相比之下,清朝皇帝舒展身心的福氣,確實遠高於禁錮在紫禁城的明朝帝王。
紫禁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道不盡的滄桑和故事,也不乏血跡斑斑的史實紀錄,例如明成祖在位期間,兩次整頓後宮大清洗,處死的宮女將近三千人,更有昏聵君王的聖旨一下,誅殺大臣株連眾人便是難以數計。所以人們在遊覽故宮時,總會聽到一些怪力亂神的神鬼傳奇,例如故宮後方的僻靜處有一條「陰陽道」,趁夜將病故的宮女、太監送到宮外掩埋,淒冷的暗夜北風呼嘯,慘白的月色灑落地面,高牆遮擋的部分在地上形成陰影,乍看之下一黑一白,彷彿就是陰陽相隔的兩個世界,於是各種謠傳、演義不脛而走,平添了許多想像空間,也讓人不寒而慄。其實,只要我們敬天法祖,持心公正,自可坦蕩於天地間,正所謂是算命不如修德,尋思百計不如閒!
作者為作家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