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張若彤專欄】前幾天朋友們聊到書寫戰爭的事情,其實我說真的,雖然親身經歷過,但身在其中,其實是兩眼一抹黑。很有臨場感,但對於整體的狀況是完全無知的。每天就是算,哪裡又開砲了,大概多遠,咦今天時間不太一樣、好像近了一點。躺在床上,聽到無人機飛來飛去,這裡又被炸了,那裡學生又傳給我說家裡客廳從天而降一枚未爆彈。生平第一次覺得命不是自己的,完全是老天爺想收就收。
巷口的糕餅店,某天突然有箱型車直接撞倒了他家的鐵門,衝下去一堆持槍歹徒把保險箱搬走了。警察?警察局天天被圍爐,警力根本出不來。只要開店、蓋房子裝修的都收到信要跟你「收稅」,不同的團體都來信,每個都要跟你收一筆大的,不給?機車炸彈就來了。付了錢的也不敢講。開打沒多久,一位認識的大哥就受不了壓力自己了斷了,家裡是一分鐘也不耽誤,隔天辦了簡單的儀式,直接送火化。我後來還去了他家好幾次,陪陪他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父親。
難民不斷湧入,寺廟根本不夠收容。附近的超市有進一款越南牛肉河粉泡麵超級好吃,我在還有貨的時候一口氣全掃了,後來幾乎都靠這個。一開始還有賣菜的,雖然貴,嗯,很貴,後來靠自己家養的雞,餐餐吃各種雞蛋料理,最後只剩泡麵。順帶一提,後來超市被搶(字面意義的搶),搶到連貨架都不剩,空空蕩蕩只剩牆壁。汽油限購,加那點根本哪裡也去不了,街道兩旁都是論瓶賣的汽油(350ml),貴鬆鬆,來買的很多都是掛著白旗的車子(從戰區接人出來的)。
說是打仗,但其實身在其中,根本不知道,咦,這就是打了嗎?會不會打打就停了?啊幹,怎麼一直打。一個很搞笑的事情是,我們在一開始擬定了因應計畫,什麼都預想到了,唯獨一件事我們判斷失準。
想當然耳,打仗汽油肯定要飛漲嘛,平時就常常停電(一度每天只供電十分鐘,平均每天供電大概數十分鐘到一、兩小時),打仗肯定要沒電可用。於是我們預先花了大把鈔票囤了大量柴油好用來發電。
沒想到,越打,電越多。到最後,幾乎是二十四小時無間斷供電。開始還覺得還真不錯。仔細一想,啊幹,不對,我們被包圍了。對,因為附近的電多由本地的水力發電站供應,被打下來的地方就不用供電了所以⋯⋯。
果然後來巷戰都打到巷口了。住在市郊的學生傳訊跟我說,他家那邊挨家挨戶在搜外國人。同時我也得知附近一個聯合國的組織要撤。這是戰爭的明確信號,因為主力進攻時怕打到外國人。
於是我們立刻改變計劃,讓大家趕緊逃命。我也是在這時候才非撤不行。隔天清晨宵禁一解開,我就繞山路狂奔,很多路在google map上都沒有的。傍晚才脫離戰區。
作者為《如是二二八》、《究竟二二八》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