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前言:
此為2025年11月與台大圖資系學生對於閱讀、圖書館、兒童文學的分享課程,學生的暖身活動。參與課程學生為紙筆作答。筆者摘要整理。學生身份涵蓋研究生(占多數)、大學生。
此次提問為:
(公私立)圖書館和書店之異同?如何同時活絡兩者的經營?
學生回應一:
圖書館特色:非營利目的,少人看的書也需採購;舉辦社區活動;免費的使用空間、公共服務和知識傳播、知識普及重視社會服務;免費資源取用為主相對書店有更多資源(如館際服務、學術資源);短暫擁有圖書;圖書館空間使用不限時間;公共空間;提供免費知識;知識為使用導向及文化保存、推廣、平權;圖書館為一種輔助角色,輔助機構及讀者需求;提供多元資源(電子資源等);圖書館的書籍類型供給,可能須遵循特定規定,種類可能較為受限;圖書館可提供檢索功能;需思考自身定位,如綜合型,或特定主題為中心?定位不同,影響機構建置,包括書籍類型、空間規劃、選址等等。另外,兩者都需定期評估產品/服務是否符合目標客群喜好/需求,因此圖書館和書店的商業經營模式分析都非常重要。而圖書館「商業式」考量佔時際決策比例不同,圖書館出發點仍為公共服務,服務對象需求為主要考量—很多人需要的熱門資源必備,需求少的資源亦須納入,和書店模式因此不同。
書店特色:營利目的、少人看的書不採購、簽書會、可能需消費、市場供給和營利為目的、選書更重於市場需求和銷量、排架方式吸引人、主題陳列新穎、扣和當代議題主題、看書並同時提供食物、書本為個人蒐藏品,能把書帶走、書店位置少或限時、非公共空間、配合潮流快速更新推廣內容、提供有償知識、過度商業化的書店,會讓進入門檻變高,讀者較難自在閱讀、圖書館在於推廣閱讀的習慣,並連結人和資訊、多提供紙本資源、書店較少檢索而以瀏覽陳列為主。
回應二:如何同時活絡圖書館與書店的經營?
1 圖書館可以和書店的簽書會(吸引粉絲流量)合作,再以書店優惠吸引/圖書館推廣特色館藏吸引粉絲行動,吸引潛在讀者。
2 圖書館和書店皆可以透過合作主題書展、新書活動、藝文活動、跨領域講座等活絡閱讀行為。
3 兩者皆可瀏覽感興趣的圖書,然而可能因為公益性/商業而吸引不同目標群,看似衝突,其實可以合作。如圖書館展示已過熱賣期圖書,避免與商業衝突,或者反過來,圖書館只展示熱賣期書籍及宣傳工作。
4 圖書館和書店兩者皆能舉辦書展,吸引特定主題感興趣讀者:藉由陳列館藏或者相關商品,提升館藏使用率或者商品買氣。
5 書店可告知某些書籍可在圖書館借,圖書館能提供較多試讀環境,在書店買書。兩者可互相合作。由圖書館提供環境空間及客源。
6 圖書館與書店的合作:定期交換圖書資料。優點為,書店的熱門書籍在過了熱潮後可給予圖書館(另一種合作),使無力購書的民眾可至圖書館借閱觀看;而圖書館可將舊書或者無人借閱的書籍,給予書店,使想購買的書籍的民眾可購置蒐藏。
7 圖書館營運要錢,租借場地給書店,且和書店合作舉辦展覽,可吸引讀者到書店購書,應是雙贏。
8 圖書館養成民眾閱讀的習慣,當民眾熱愛閱讀,也可能會支持出版業。此外,圖書館員能借助書店的行銷專業。
9 舉辦地方閱讀節,使圖書館增加讀者流量,書店提升曝光度,增加銷售。
10 圖書館承辦較小眾的主題書展,刺激原使用率較低的館藏使用,同時也刺激讀者興趣與消費。
11 圖書館與書店的活絡方式:打造吸引人且獨具特色的環境、透過社群媒體傳播、吸引人群前往「打卡」,進而增加流量。或者和知名IP合作舉辦活動,運用IP知名度讓更多人造訪。
關於圖書館、書店、閱讀,我們往往切分成親子(童書)、一般成人書等兩大區塊來了解或分析,鮮少將高教(大學生和研究生)獨立切分為目標閱聽人來了解。這些高教閱聽人,除了圖書館專業背景,同時代表了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書市,以及不久的將來(成為父母,成為社會工作者)的書市觀感。這次在閱讀相關實作課程中,筆者在台大圖書館與資訊學系,課程前對部分研究生及大學生進行暖身活動,提出問題,請同學回饋,並整理如上。此系列有幾篇文章,此為其一,提供關心圖書館與紙本書朋友參考。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博士
圖像:黃愛真攝影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